他的死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艺术丑闻案!

2012 年 5 月 8 日,在佳士得拍卖会上,马克·罗斯科的油画《橙、红、黄》,以 8,688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47 亿元成交,创下当时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记录。

不过,这些数字早已与罗斯科无关。而对于一个骨子里孤独的画家来说,这甚至可能会惹恼他。

《家》

1903 年,罗斯科出生在俄罗斯第文斯克(今属拉脱维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当时,那还是个犹太人被视为邪恶化身的时代。而童年的罗斯科,便是在沙皇对犹太人大屠杀的阴影中长大。

1910 年,他们一家移民到了美国。“你无法了解一个犹太小孩,穿着第文斯克的服装来到美国,而且一句英文都不会的感受如何。”这种如同赤身裸体站在众人面前的羞愧感,让罗斯科更觉孤立。

《街景》

于是,这种异乡人的孤独,便溢满了他的画面。在上面这幅《街景》中,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都几乎没有任何表情。整个画面凝固着空洞和悲伤,好像他们无家可归。

事实上,搬到美国没多久后,罗斯科的父亲就因晚期结肠癌去世了,于是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但尽管如此,罗斯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出色。

罗斯科自画像

高中毕业后,罗斯科赢得了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却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奖学金在 6 个月之后,又被取消了。

此后,罗斯科愈发明白,自己不是那种想成为律师或股票经纪人的犹太人。终于,他提前离开了耶鲁,选择了绘画——这在当时,也意味着贫穷和孤独。

《地铁出口》

在纽约,30 年代确实不是艺术家的黄金时期,那里没有适合画家的市场氛围,而罗斯科也尚未找到自己的绘画之路。但是罗斯科深信,只有绘画才能表达这世界给他的痛感。

在他的“地铁站台”系列中,人物消瘦,眼睛失神,仿若游魂,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开始变得愤怒,抑郁,阴晴不定。此时,没有人想了解他,也没有人了解他。

《地下幻想》

不久,战争爆发了。包括罗斯科在内的艺术家们,希望以他们的作品来反击。事后,罗斯科曾说:“经历了大屠杀和原子弹爆炸,你就不能再去画那些肢体健全的形象了。那么,能否只用颜色和形状,就能像米开朗基罗那样,去感动人们呢?”

终于,直到 1949 年后,他找到了方向,开始创作巨幅画作——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色域”画。这是在他的母亲去世后不久,剧痛拉着他堕入了抽象的世界。

《橙色上的品红、黑和绿色》

在罗斯科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中,拥有一个共性:它们彼此膨胀消融,相互沾染渗透。这些作品散发了一个奇妙立场,以至于你要转身离去的时候,仍然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此时的罗斯科,已苦苦探索了 20 年。

1958 年,罗斯科受到一家昂贵的高级餐馆——四季餐厅的邀请,为他们作画。薪酬 35,000 美元,相当于今天的 250 万美元。30 年拮据的日子,总算熬到了头,此时的罗斯科业已成名,每幅画都能卖出上万美元的价格。

《褐红色上的黑色》,为四季餐厅所作

而接下四季餐厅的单子的罗斯科,真正看中的,根本不是丰厚的酬金。他只是为了让那些在四季餐厅中“吃饭和炫耀的有钱混蛋”,在看到他的画时丧失胃口。他依然野心勃勃地,想要通过绘画去触动人心。

可是,会吗?

《褐红色上的黑色》,为四季餐厅所作

罗斯科在画作即将完成时,带着家人去了一趟四季餐厅。他看到菜单,忽然绝望了。花这么多钱吃一顿饭的富人,根本不会看一眼他的画。而他的画,他的生命和信念,只会沦为有钱人觥筹交错间,苍白的装饰。

于是,罗斯科退回了薪酬,留下了自己的画。如今,罗斯科为四季餐厅所作的系列画,静静挂在泰特美术馆的展厅墙上,它们从来没有出现在四季餐厅。

《黑与橘》

毋庸置疑,罗斯科已经成功了,他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1961 年,他在美国现代美术馆,举行了为时两个月的个展,成为他在世同辈画家中的第一人。3 天后,罗斯科夫妇被邀请,参加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

可是,在所有的光环之下,罗斯科却愈发沉默。谁会理解他用自己的痛苦和孤独,所创作的作品,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气息?他们称赞他,奉承他,一掷千金,却不愿在他的画面前,安静地待上一会儿。

安迪沃霍尔作品

当时间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波普艺术开始受到关注,像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罗伯特·罗申伯格……这一批年轻的美国波普艺术家们,开始崭露头角。

1962 年,西德尼·詹尼斯画廊为年轻的波普艺术家们办了一次展览。罗斯科,弗朗兹·克莱因,杜库宁等,已经出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观展之后,都愤然离开。罗斯科对这此展览的评价是:难道年轻艺术家,是密谋要把我们全部杀掉吗?

无题

罗斯科可谓一语成谶。随着老一辈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纷纷离世,抽象表现主义逐渐被波普艺术取代。而罗斯科本人,也越来越躁郁,最终在 1970 年 2 月 25 日,他用剃刀割断手腕的血管和神经,在曼哈顿的画室终结了一生。

最终,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幅幅无法言喻的,神话般的画作,好像是一个个悬浮着的空间,在黑暗中发着光。

到底是谁杀死了罗斯科?

再讲回到罗斯科自杀这件事本身,罗斯科的许多朋友都认为自杀的行为并不符合他的性格。正如罗马尼亚出生的美国艺术家海德达·斯特恩(Hedda Sterne, 1910-2011)所说的:“这个人是谁?他可是罗斯科啊!到底是谁杀我的朋友?” 凯特表示:“我知道他的精神状态并不好,但这仍然很不符合他的性格,除此之外,罗斯科也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或者字条,这更不符合他的性格。”

马克·罗斯科工作室

就在自杀前一晚,罗斯科还抱在怨劳埃德强行进入他作品仓库的行为——这对罗斯科而言是十分不舒服的,他将自己的艺术品仓库视为私密之地。劳埃德进入仓库、环顾四周、挑挑拣拣、选中作品、然后搬走……这一套流程行云流水。罗斯科认为,劳埃德的行为不仅是对其利益的侵犯,更是轻易地就将艺术家划定的界限抹去了!并且在罗斯科自杀的当天早上,劳埃德已经计划前往罗斯科的仓库进行挑选。这,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公众对他的评价更多是:作为艺术家的他一生都在艰苦奋斗,婚姻感情的破裂,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都是导致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偏执狂躁的原因。罗斯科去世之前,已经和大部分的朋友和家人疏远了……

所以,到底是谁杀死了罗斯科?

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画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至于哪种情况对世界更好,我恐怕没资格评论。但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让我们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

——马克·罗斯科,1955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