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希望你愛我

只是希望你愛我

——聽《文質說》的思考


今天文質老師在《文質說》講到,當孩子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溯源,很多問題溯源到最後,很可能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導致的。當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真切的愛,或者他對父母的愛產生了懷疑,這時他會變得非常的敏感,非常的挑剔。


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說當孩子向你發脾氣,或者是做出一些過分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他在向你求助,告訴你他很痛苦,他需要你的幫助,他只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向你發出這種求助,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該感覺到,他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他們需要找到具體的根源而進行改善,而不是指責、批評或者暴力攻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失去耐心,不能真心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那麼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問題加重甚至是惡化。


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在我教他的過程中,他正是處於青春期的時期,他和媽媽關係很糟糕,他經常和他的媽媽爭吵、惡語相加、彼此傷害,有時候關係僵化到兩個人很多天不說話,形同陌路。我知道他和他的媽媽兩人都非常痛苦,我多次對他們的關係進行過調節,讓孩子理解媽媽的不容易,讓他的媽媽換個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兩個之間的關係還是無法改進,繼續僵持着。


我能感覺到這個孩子的情緒,他本身非常的不快樂,他非常矛盾,他很糾結,他很聰明,但是他不能堅持認真聽課和學習,總是堅持兩天,又放棄一段時間,不斷這樣反覆着。


今天聽了文質老師的課程,我開始思考他的問題,認爲他和媽媽之間青春期的矛盾是小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就埋下了根源。從小他的媽媽一個人把他帶大,他父母性格不合,爸爸從小就離開他們,他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是始終缺席的,他的媽媽自己生活不易,對孩子的爸爸,她心中是有怨言的。很多時候,這種情緒無意中就發泄給了孩子,他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孩子天生聰明,成績優異。他對母親的感覺是非常敏感的,或許在他的心中,極度渴望母親的愛,但又感覺不到母親真切的愛,他非常非常努力,想用自己優秀的成績來博得媽媽的愛,因爲他知道媽媽很在意他的成績。但是媽媽對他的成績要求是非常高的,每次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怎麼也滿足不了媽媽對他的這種期望。


所以到了初中,他開始叛逆,成績開始下滑,他開始放棄,他用這種方式激怒媽媽,同時也是想激起媽媽的關注,這樣會導致媽媽對他情緒上的暴怒和崩潰。他得不到媽媽的愛,他就毀壞媽媽想得到的東西。或許這是一種極端的表達方式,但這也是一種無助的求救方式。


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逐漸成熟,他開始對抗媽媽,這種對抗也是成長的一種標誌,雖然每次對抗之後,他的心裏也不好受,但是他陷入到這種不良的循環之中。母子之間的情緒互相影響,互相干擾,互相傷害。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是相依爲命的兩個人,也是世界上關係最密切的兩個人。明明彼此離不開,卻又彼此互相深深傷害着,或許這種深深的傷害也是彼此深深在意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吧。


由此,我在想,每一個叛逆的孩子,也是一個掙扎在痛苦深淵中的孩子,如果我們找不到他叛逆的根源,那麼他可能就會在這種叛逆的深淵裏掙扎,掙扎,越陷越深,有時傷害別人,同時傷害自己,有時也會失去自己,而作爲父母的,要沉得住氣,試着讀懂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走向成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