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40岁后的自己,还要吃20岁的苦!

如何判断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轨迹是相对成功还是失败呢?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参考指标——问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沿着我们目前职业生涯轨迹的惯性继续向前发展5年、10年、甚至更长的20年,我们的挣钱能力能否在时间线上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竞争壁垒?

——建立这个竞争壁垒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成功建立了这个基于时间线上的竞争壁垒,那别人想要超越我们或者是达到和我们差不多的水平,他也非得经历大量的时间沉淀不可。

好,再回到原问题,如果我们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不管我们是民营体系、国营体系还是政府单位或者是自己创业,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略性质的担忧和危机感,我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全力以赴把当下的工作做好,把我们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来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相反,如果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很容易生出一种来自于我们的未来给我们的现在所施加的危机感和焦虑感。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能够相对容易用一年最多两年的时间就达到在这个岗位10年以上老员工的工作水平,甚至比他们做的更好。那这个老人能够没有危机感吗?能够不焦虑吗?新人相对于老人虽然工作能力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他们年轻啊,他们拥有远比老人更为旺盛的精力和对工作的热情,而且他们要的工资也比老人低很多啊!

这个时候换作公司的老板是你,你是更喜欢这些更年轻、更高可塑性、更多精力、更多热情和更低工资的年轻人还是更喜欢那些更年老、可塑性几乎为零、对工作的精力和热情越来越少、同时工资还挺高的老员工呢?

答案不言而喻,老板肯定是更喜欢前者。好,再回到原话题,如果我们的职业生涯轨迹的惯性不但不是“越老越吃香”类型,不能够在时间线上建立我们的竞争壁垒,甚至是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比如说35岁),我们反而会成为“越老越遭人嫌弃”的类型。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除了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之外,我们还必须额外多去做一些对未来有建设性的努力,而我们衡量这些努力的方向和路径是否有建设性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还是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能够让我们的挣钱能力在时间线上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

如果答案是肯定,那至少说明我们这些额外的努力是具有建设性的,是可以帮助我们赢得未来的;反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说明我们现在这些额外的努力还是不具有建设性,对于未来的意义也不是很大。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重回战略上去做深度的思考和探索,去找到真正对未来具有具有建设性的努力方向,而不是让目前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掉我们战略上的懒惰。

一定要深度思考、大胆探索,直至找到对于我们的未来具有建设性的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然后集中我们所能够调动的所有注意力投注其上。千万不要被眼前一些虚假的繁荣现状和非建设性努力来掩盖自己未来的危机感,千万不要让四五十岁时候的自己,还要继续吃二十几岁的苦(或许不少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连想吃二十几岁苦的资格都没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