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然流现,更有助于我们活得纯粹、洒脱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有效控制情绪,是因为尚未找到情绪发生的本源,很多情绪都是被现实中的事件放大了。

比如:孩子拿了人家的糖果,可能就是觉得好奇与新鲜,就会被我们认为已经养成不良习惯。

再比如:学校有一位女学生喜欢我,这就会引起他们班主任误会;如果是一位男生喜欢我,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Max教练说,这种是受害者思维,我们在生活中会把一些事情往坏处想,提前去构思未来不良情境,其实就是中了不良情绪的圈套。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思维远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我觉得作为老师,就要容许被学生喜欢,不管Ta是男的、还是女的;丑的、还是俊的;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

我老婆总说,为什么你走哪儿都有一群学生围着你?这可能与我的日常表现有关。

我理解的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一个能够有磁性的教育场域。一位老师能够影响到很多孩子,从内心中对老师产生信赖、仰慕以及向往。

我并不担心与学生的亲密度,因为于我而言,眼中可以容得下所有学生,并不会把感情倾斜给单个学生。

著名学者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玩笑、打闹的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性。

我认为,关于情绪的不良行为,源自于过去的某种痛苦记忆,或者借助书本、新闻去映射,以破窗理论去衡量未来的发展趋向。

情绪应该是敏感的,但不是脆弱的。

一位老师曾对我“杨同学说要好好打扮去见我”,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老师的尊重与信任。在这一点上也希望别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向她学习。

教育虽然可以精神自由与灵魂随性,但还是要遵从起码的交往规范,简单而不随便,精心而不浮躁。

一个发卡、一双鞋子,甚至一次偶然的微笑,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教具。

能够放在课堂上说的话、做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博爱。对于学生的赏识,这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而是很正常的教育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平和而有力量。能够有效控制情绪,的确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不管事件本身是好是坏,我们要检视自己是否带有有色眼镜,是否夹杂了个人的主观情绪。孩子的心态相对纯粹与简单,而我们却存有了很多杂念。

我在平时的课上,对于良好的情绪会自然流现,课堂总归是要活泼一些。如果整天板着个脸,可能就会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感应。

对于不良情绪的产生,也会对他们提前发出预警,让他们能够对一些事情的推演及时停止。学习要拓展思路,但不能信马由缰。对于情绪的友好生成,要顺其自然发展的规律。

如果感知到情绪的大幅波动,要及时静下心来,去倾听内心的真实、去察觉对方的想法、去检视自我行为的不足。与学生相处融洽,不就是与情绪和解,“本我”与“超我”的合二为一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