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65]| 司马昭图谋灭蜀,黄皓与刘禅竟然信鬼神自我安慰

【资治通鉴白话文】

司马昭对姜维屡次进犯,十分烦扰,骑兵军官路遗(姓路名遗)自告奋勇当刺客入蜀去杀姜维。从事中郎荀勖对司马昭说:“明公是天下主宰,应该依仗正义去讨伐不归服者,而用刺客去除掉敌人,这不是被四海之人作为表率的做法。”司马昭很赞成他的话。荀勖是荀爽的曾孙。

司马昭想要大举讨伐蜀汉,朝臣们大都认为不可,唯独司隶校尉钟会积极支持。

司马昭告谕众人说:“自从平定寿春以来,已经六年没有战事了,我们要整治军队去攻打两个敌国。如今吴国土地广大而地势低湿,,攻打他比较困难,不如先平定巴蜀,三年之后,就顺流而下,水陆并进,这就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灭虢取虞之计。蜀国的战士共计有九万,居守成都以及防卫其他边境的不下四万人,这样剩余的战士不过五万人。只要我们把姜维牵制在沓中,让他不能向东出兵。然后我军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的昏庸暗弱,遇到这边城外破,会形成人心震恐的危机,这样,敌人的灭亡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点评】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献公用壁玉名马,向虞国国君借道,出军灭亡虢国,在回军途中,再灭亡虞国,取回壁玉名马。这里,司马昭的意思是,灭掉蜀汉后,乘胜再灭东吴。

于是,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征西将军邓艾认为蜀国没有可乘之机,屡次陈述不同意见;司马昭让主簿师纂担任邓艾的司马,去给他讲明道理,于是邓艾也就奉命行事了。

姜维向汉后主刘禅上表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治军队,准备进犯我国,应该派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率领诸军分别守护阳安关口和以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

黄皓相信鬼神巫术,卜卦说敌人不会来,于是就奏明汉后主刘禅让他不提这件事,因而群臣没人知道。

【点评】

司马昭为什么这时候要大举讨伐蜀汉呢?

其实,他和众人说的都是表面原因,心里另有小九九。司马昭想代魏自立当皇帝,已经是路人皆知,但他想做得名正言顺,那就是让曹氏皇帝自己“主动禅让”,就像当年曹丕篡汉一样。本来这个进程非常顺利,什么封相国、加九锡,离皇帝位置只有一步之遥。然而,他的手下成济却坏了他的好事,居然当众把皇帝给刺死了。

如果这时他再马上称帝,那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将颠覆四百多年来,“德者得天下”的重大概念!毕竟在封建道德体系内,这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和“司马昭之行,路人皆见”,效果反差是巨大的。所以他为了显示“自责”,把先前搞的一堆为做皇帝铺垫的荣誉称号,全都辞掉,一切都得重来。为了重新树立威望,他还能做什么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一场胜仗,再以功自居。

吴蜀两国,打谁呢?吴国虽然这些年内部没少折腾,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吴国疆域庞大,而且有长江天险为依托,北方的陆战部队一直没有占过便宜。而蜀汉恰好有个重大防御漏洞,所以讨伐蜀汉是不二选择。

蜀汉的这个重大防御漏洞是什么?

从地理上看,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蜀汉的重要屏障。如果把秦岭通道各出口堵死,敌人根本进不了汉中盆地,当年魏延干汉中太守时是这样干的,诸葛丞相也是这个思路,还在此之上修建了“汉、乐”二城,作为犄角后援团,后面的王平也是这个思路,靠着三万兵就在此把曹爽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258年,姜维搞了一个提案,叫做“敛兵聚谷”:就是把敌人放进来,将所有汉中力量聚敛到汉、乐二城,并锁死阳安关(即当时的阳平关),然后靠野战军“关门打狗”。根据姜维的部署,北面秦岭的天险已经放弃防守,实际上,也等于放弃了汉中平原。如果说,姜维的主力兵团还在汉中地区游弋,那么司马昭的军队攻打阳平关及汉城、乐城,那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然而,姜维为了避祸,带着几万人的主力部队去屯田,屯田的沓中,离汉中又非常远。不知姜维为什么到那个偏远地区屯田?有人分析说,姜维留后手,如果刘禅继续听信黄皓谗言,迫害于他,他可以西进与蜀汉“脱钩”,这似乎有点道理,否则很难理解。因为从沓中回防汉中,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魏军还能从上邽和狄道两个方向对他进行阻击。

在这个国家面临危亡的历史重要关头,黄皓竟然算了一卦,说司马昭不会派兵进犯,而刘禅懒得多事,他沉迷于吃喝玩乐,听黄皓一说,心里肯定是高兴得不得了,于是这两个家伙就当没有这回事,该干啥干啥,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