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問題解決爲導向:需要事上多磨練,需要逆本能而爲之

一早上班後,處理幾件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值得說說。

有位兄弟單位老兄說前來處理一個事情,打了個電話就過來,我自己都不知道啥事兒。

過來後,聽了緣由,最後搞明白項目涉及拆遷艱難,好不容易完成,節約出來部分資金,希望繼續用在項目上。

問題在於這個項目我們完全沒有參與,且追加資金使用範圍事宜也不屬於我們職責範圍。這時候,怎麼辦?

從原因角度分析,不是我們職責所在,不是我們處理範圍,與我們無關,可以轉介給有關科室處理。

從目的角度分析,雖不是我們責任和原因,不過人家明顯是爲了解決問題過來,我們也可以協助促進問題解決,畢竟專業這方面我們要稍微懂一些。

本着問題解決導向,不求原因是非對錯,自然可以繼續處理。

於是,主動聯繫有關科室,說明有關問題,不巧的是負責人員出發了,不能直接見面溝通,但人家建議寫出說明,下午再聯繫即可。

於是,轉達了這個處理建議,給予進一步處理的簡要說明,人家沒有白跑一趟,也算是理清了問題所在,以及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對於我們,本着解決問題導向原則,主動幫助聯繫和說明,並沒有花費太多功夫,算是順利處理這個事情。

這個事例本身而言微乎其微,算不得什麼,不過可以討論如何複製使用,不僅僅用在工作問題,更爲重要的還有心理問題處理。


舉例這幾天發生的換輪胎事情吧。

當時要一早出發趕回農村家裏,說好的有事兒過去。這麼一來,事情有了變化,不再順利如願,且有了不確定性。

首先看第一反應,是否抱怨指責。

這時候或許會抱怨,爲何不早注意前一天下午的胎壓報警呢,爲何偏偏有事兒遇到車子輪胎問題呢。

這樣抱怨之後,當然於事無補。

我們天真以爲找出問題原因所在,就會避免今後類似事情發生。有些事情的確可以做到,不過更多時候由於人性特點,我們無法吸取教訓,我們會一再犯錯,墨菲定理就是說明這個的,繼續犯錯犯暈犯傻是我們作爲普通人的特點!

其實,這也是心理學家提出的觀點:批評不如表揚更有利於改變一個人的行爲。

其次,看看如何理性應對處理。

事情發生了,就要本着問題解決導向,而非抱怨生氣指責。於是,電話聯繫回去的時間要延後,再確定更換備胎修理泄氣輪胎。

沒有換過備胎,就電話諮詢修理廠來幫助,還電話別人尋求如何處理,一番溝通後只能自己動手,這時候又有了不同應對方式。

就拿如何使用千斤頂來說吧。找出後備箱工具後,千斤頂如何擺放使用成了問題,不會鼓搗,橫豎不太對頭。

這時候着急了,反覆琢磨,想電話瞭解,不屑於百度圖解視頻,最後還是不得不百度學習,總算搞定千斤頂使用。

反思:着急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嘗試纔會讓事情順利解決,這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感性有激情也會內卷,理性會冷漠也會決策。

總體而言,面對問題時候,即便做不到杜絕負性情緒表達,也要警惕這只是情緒宣泄,於事情處理無益處。

對策就是,要本着問題解決導向出發,減少追因、追責、推諉、抱怨、批評、憤怒等等感性色彩,爲此需要事上磨練,需要逆本能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