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自己談談金錢哲學》第五章(二)

二、我到底需要多少錢?(90-100頁)

每個人都渴望過上有錢人的生活不過仔細想想,你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過上富足,且對他人負起責任的生活呢?

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這就意味着要先排除掉許多可能性,實事求是地考慮,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書中列舉了兩個例子:德里克和傑斯敏、詹寧斯一家,爲了把錢花在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地方,而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來滿足需求。

我們是否能從他們的例子中得到啓發呢?

先問自己,從長遠來看,哪些是應該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應該擁有哪些體驗和財產?在想要的各種事物中,哪些東西對我們的人生美滿最爲重要?

其次,在我們的願望中,哪些東西對長期幸福生活而言是不重重要的,做這些決定可能會很痛苦,但是爲了把錢花在最重的地方,這是必然代價。

我聯想到自己對金錢的態度,只是想說,說起金錢,可能有人會說錢越多越好,不過仔細想想,真正有價值的生活需要的錢並不多,在生活附近的縣城買一套房子,買一輛普通能夠代步的汽車,滿足日常生需要的開支就可以了,如果一下子擁有太多的金錢,說不定又會患金錢焦慮症呢?

三、價格與價值

我們先區分這一對近義詞的定義:

價格是一種公共事務,是供求關係妥協的結果,一樣東西的價格有競爭決定。

價值是一種私人的道德的審美上的判斷,最終有個人根據自己的認知智慧和性格決定。

有的人有能力將相對來說很少的錢變成奇妙的體驗,他們所擁有的祕密有:

1.他們知道在創造體驗的時候,什麼東西重要?什麼東西不重要?

2.他們不追逐時尚,這樣做會導致價格膨脹。

3.他們擁有良好的品位,能判斷自己真正喜歡什麼食物,也瞭解喜歡的原因,能夠在不太顯眼的地方找到這一事物

4.他們富有創造性,擁有做到這一點的動力和天賦。

四、渴望與恐懼(101-110頁)

我感覺這一問題比較複雜,有點理不清頭緒。

書中的作者小時候能夠輕鬆愉快的理清自己的財務記錄,而現在卻,心裏充滿了憂鬱與痛苦,爲什麼保持簡單明瞭,易於管理的記錄系統就這麼難呢?表面看屬於懶惰,其實懶惰和感到厭煩不是問題所在,只是症狀。

關鍵還是與金錢的關係,如果有更多的錢,就會覺得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很融洽,但如果與錢的關係感覺不妙,就不可能得到更多的錢,結果就會一團混亂混亂而產生的困惑和焦慮,則讓事情變得更糟。

保持財政上的井然有序,所需要的不斷努力,其實是同一個道理,歸根底人們在培養一種藝術,一種微觀政治藝術和家庭財政藝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