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來路,業內頂尖編劇、導演們這樣說

女兒馬上要大學畢業了,聊起對未來的打算,從小喜歡寫小說的她說,想在間隔年嘗試全心寫作。雖然一直在堅持寫,但都只是完成功課之後的興趣。作爲旁觀者,我深知她對寫作的熱愛,從小學到初中隨手記靈感的本子厚厚一疊,有了自己的電腦後,存在電腦裏的小說更高達幾十萬字,沒有讀者無須反饋,僅僅寫就很快樂。

對她間隔年的打算,我完全支持,在我看來養活自己很容易,難的是有勇氣選擇自己熱愛的方向併爲之努力。可我的支持並不足以打消她的憂慮。所以,當我看到《你將來的樣子 編劇導演入行經驗談》這本書,覺得特別適合送給她。

這本訪談書,專爲有志於影視行業,尚未入行或剛入行不久的年輕人準備的,採訪問題徵集自這些年輕人,三十一位受訪者均爲業內頂尖的編劇、導演,比如電影《刮痧》、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的編劇王小平;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後來的我們》的編劇袁媛;知名編劇史航、導演鄭曉龍等。訪談側重於他們起步之初、成名之前的經歷和經驗,格外具有參考價值。

沒有一帆風順,有的只是堅信、堅持、堅守

對於成功人士,我們通常會認爲他們有着高起點和非同一般的機遇、才華,似乎路比大多數人走得順,看完訪談發現並非如此,夢想的實現更多來自於他們對自己堅定的信心、遇挫時的堅持和對夢想與原則的堅守。

《歡樂頌》的編劇袁子彈,畢業於武大中文系,在廣告公司工作了三四年,週而復始的忙碌,讓她對未來充滿迷惘和恐懼。機緣巧合,有個機會試寫劇本,沒報酬沒任何許諾,只是試試。雖然最終沒拍,卻因寫得好爲她換來了之後的一系列機會。

與袁子彈的偶然入行不同,袁媛一開始就目標明確要成爲導演,由於家裏沒有從事文藝工作的長輩,對藝術院校也不瞭解。她覺得新聞離電視不遠,電視離電影不遠,就憑着自己的理解選了新聞專業。當她發現其實完全是兩個行業時,又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讀研。雖然是導演專業碩士,畢業兩三年了,她仍覺得能跟劇組有點活兒幹就很好。

回顧這樣沒有“樂觀前景”的過往,袁媛說,這個行業拼的還真不是誰才華特別出衆之類,還真是看誰能撐到最後。沒有任何人是被擊敗的,都是自己主動放棄的。

在溫飽線上掙扎似乎是每個追求夢想的人必須面對的考驗。對“您有特別苦的時候嗎”這個問題,電視劇《歸去來》、《咱們結婚吧》的導演劉江答,當然有,但不覺得苦,剛畢業時住八十塊錢一個月的房子,老鼠結伴從牀上跑過去。但當時不覺得苦,境隨心轉,如果你的心境是陽光的,即便在垃圾場,你也還是陽光的。畢業於表演專業的他確信,人生沒有白走的彎路,所有的積累都將轉化爲自身優勢。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羽翼變得更加豐滿,真正嚴格要求自己。

在步履堅定的人看來,所遇見的障礙不是障礙,而是對自己的磨鍊。

體制內體制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眼光長遠

2020作爲一個特殊年份,讓大家對“無常”有了更深的體會。進入體制內的考試也更受關注,其實穩定和保障也像“圍城”,有人想進去,也有人想出來。

編劇史航和導演劉家成,一個曾任中央戲劇學院教師,一個作爲京劇演員就職於京劇院,他們都是衝出“圍城”的人。對於這“勇敢”的行動,劉家成說,年輕人目光一定要遠。對你自己發展最有好處、最有奮鬥價值和最能看到希望的就是你要堅持的。

提升專業素質的方法

夢想的實現需要堅持,更需要實力,業界大佬們在訪談中分享了自己不斷提升的經驗。

編劇、製片人李瀟對年輕編劇的建議是堅持寫,多寫,要寫到一定的量才知道自己是否勝任這份工作。

編劇、導演田羽生認爲,天天在網上看各種劇,不如細心沉浸在生活裏,用心去關心朋友、戀人、父母和同事,這個更加真實的事情能更好地幫助情感的傳達,因爲電影是傳達情感的媒介。不用擔心題材的重複性,只要有自己獨特的人物和細節,那就是不同的。關於看電影,他的觀點是,看十個片子不如一個經典影片看十遍。

談到對國外電視劇的看法,王小平說,如果想學戲劇結構、語言的話,可以認真看英劇。英劇做得太勁道了,結構、 人物、情節的精密度,還有臺詞的嚴謹度,真的不隨便寫一句臺詞。她告訴年輕人,所謂的天才型編劇,他們在成功之前所喫的苦都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說,做你自己吧!其他的角色都已經有人演了。很感謝這本訪談,幫助我更有說服力地鼓勵女兒安心做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