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法蘭茲:當你被童話觸動落淚,是因爲在簡單的故事裏看見自己生命的真相

榮格學派從心理角度對童話的解析,明確表達了童話遠不是“動物會說話”和”教會孩子一些道理”那麼簡單。因此,榮格心理學繼承者,童話心理解讀權威馮•法蘭茲說:長大後我們很少聽童話聽到落淚,如果被觸動而落淚,一定不是因爲童話,而是因爲在簡單的故事裏看見自己生命的真相——童話距離意識遙遠,這正是我認爲童話珍貴之所在。

由此,童話故事裏的隱喻和深意,需要一定的年齡和閱歷才能瞭解,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觸動和解讀。讀安石榴的童話集《那天,你抱着一隻天鵝回家》,能深切感受到這一點。

《野天鵝》裏,王子爲了捕獵野天鵝,偶爾進入一個圈在圍牆內的天堂般的世界。在那裏,他娶了美麗的公主,過着富足的生活。日復一日,他感到膩煩,想去森林裏打獵散心,漸漸地,他不想再回到圍牆內。最後,當他在森林裏過夠了辛苦的日子又想回去時,已找不到那個夢幻般的“桃花源”。

《蘇西的碗》,開頭一波三折,待明白蘇西是誰,鬆一口氣的同時笑出來:

蘇西是最小的一個孩子,排在她前面的哥哥和姐姐一共有十一個。
這麼一大家子,窮的是物質,富的是生命。看她身上的圍兜,曾經是媽媽的上衣、大姐的洋裝、二姐的睡袍、三哥的襯衫、四姐的圍裙,以此類推到十哥的短褲,輪到她,則成了小圍兜。她的手帕來歷也頗曲折,反正最初是爸爸的姑媽的手提包襯裏。手提包是人類的手提包,老姑媽從垃圾堆裏撿到的,大小剛好給一隻老鼠睡覺。她就天天睡在裏面,後來也死在裏面。

原來,蘇西是一隻老鼠,一隻與其它家庭成員都不一樣的老鼠。

其他的老鼠,終日兢兢業業地收集紙張、肥皂、破布、魚頭。喫飯時,發黴的食物往桌上一擺就囫圇喫起來。但蘇西把眼光放在彩虹、夜霧、銀河、月光上頭,而且她想要一個美麗的碗。

這兩段文字讓人感受到童話的力量,詼諧輕鬆的敘述,閱讀者旁觀着故事發展,忽然覺察出其中對現實的隱喻。

書中的25則故事無不蘊含着這種力量。讀完它們就明白:童話對成年人而言,不止是“可以無憂無慮、肆意想象的出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