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回憶的研究,提升對幸福的掌控力

羅素在《幸福之路》裏指出,文明社會中大多數人感受到的日復一日的,沒有明確誘因卻又無處可逃的生活煩惱,很大程度上源於錯誤的觀念和生活習慣,而觀念與習慣都是個人可以掌控的。


近兩年,疫情大大增加了生活的不確定性,將注意力放在從可控因素上提升生活質量,成爲重要的功課。


由此看來,最近出版的探討回憶如何影響幸福感的圖文小書《爲什麼我只記得你》,可謂恰逢其時。它在揭開回憶背後的祕密和記憶形成的科學真相的同時,幫助我們從觀念與習慣着手,提升幸福力。


作者邁克•維金,被譽爲全球最幸福的人,2011年創建丹麥幸福研究院,任世界幸福數據庫研究助理和全球幸福政策報告顧問。


序言中,作者寫道:人生不是那些已經流逝的歲月,而是那些我們永遠記得的日子。


那麼,回憶究竟由什麼構成?爲什麼某段音樂、某種食物和香味能勾起我們的回憶?怎樣製造幸福回憶,並讓它成爲能時常品味的甜美過往?


2018年,幸福研究所做了關於幸福回憶的大型全球調查,收到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1000多個回覆。儘管這些幸福回憶的主人來自世界各地,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背景迥異。研究發現,其中蘊含着規律:有23%的回憶是新奇的,如第一次去某個地方的經歷;37%的回憶是關於一些意義重大的事情,如婚禮和生育;62%的回憶涉及我們的感官,如看到、聞到或喫到某種食物時,總會想起小時候媽媽煮出來的味道。


經過分析,作者總結了幸福回憶的8種原料,即:利用“第一次”的魔力,在平凡生活中找尋新奇體驗;利用多種感官,透過“嗅覺、聽覺、味覺、觸覺”讓回憶豐富立體;用心對待你的快樂時光;賦予特別的意義;使用情緒高亮筆,嗨起來;記住巔峯時刻和奮鬥經歷;分享人生故事;用日記照片記錄生活。


八個圖文並茂的章節,事例生動,數據詳實,理論嚴謹,輕鬆有趣的閱讀,帶來關於習慣和觀念的反思。


告別手機依賴,它不止奪走專注力


如今,智能手機已成爲“分散注意力”的武器。餐館裏,有人邊盯着手機屏幕邊機械地往嘴裏送食物;地鐵上,時不時傳來各種視頻的聲音;甚至圖書館和公園,也隨處可見“低頭族”。大家心不在焉地過日子,或多或少地“實踐”着充耳不聞、食不知味和視而不見。


2018年,英國電信監管部門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人們醒着的時候每12分鐘就要看一眼手機。


在這個大規模“分心”的時代,我們什麼也記不住,耐心與專注越來越稀缺。


同時,在各種網絡平臺“曬”幸福日益流行。手機的拍照和攝影功能替代了紙筆,建立起“數字記憶”。一旦電腦或手機丟失,我們就“數字失憶”。而當我們總想着這些東西隨時能在網上找到,就不會用心記住它。

面臨選擇時,一個衡量標準


書的第五章《試試情緒高亮筆》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從回憶的角度反觀選擇。


過去20年裏,作者與朋友們經常一起開船出遊,路線基本是環繞丹麥的各個島嶼,經歷也大同小異。今年他們希望有所不同,於是去了幾個美麗的海灣小鎮,參觀城堡……當朋友提議租輛水上摩托艇開去另一個海灣,原本對高速機械沒興趣,已打算在船上看一下午書的他,欣然同意。因爲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10年後回想今天,你會記得做過什麼事?”


當你面臨選擇處於兩難之中,不妨想想“10年後,你到底記得什麼。”  正如書中所寫:記住,有一天,你的過去會在眼前閃現,你要做的是保證它值得觀看。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定律——峯尾定律,我們對過去經歷(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經歷)的回憶,跟整體的積極或消極感受並不成正相關,而是和最極端的那個點以及這段經歷的結尾相關

爲此,作者建議製造回憶時高峯和結尾都很關鍵。


談到幸福的回憶,離不開重要的聯結。不僅包括和其他人的聯結。和大自然的聯結、和自己身體的聯結、和這個世界的聯結。”這段話豈止關於回憶,也在告訴我們要如何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