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慮,孩子是可以被信任的

如果問一個媽媽,關於孩子,你最焦慮的是什麼,答案80%的可能性會是學習。

學習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用“傾盡心力”來形容父母在學習上對孩子付出的精力也不爲過。

在中國,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情況:校外輔導課堂上,前排坐着學生,後排坐着家長,家長比學生更認真。家長們直接去上課的目的是,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他們得能夠輔導。

這是一個非常有感染力的教育方法。我曾經在一位作家的公號中,看到他介紹孩子考上985的經驗:

從初中開始,妻子就與孩子一起學習,輔導孩子不會的題,總結重難點,針對性選購教輔,制定學習計劃,監督孩子一項項執行,一年365天,6年2190天,一天都不曾懈怠。初中入校時成績處於後部的孩子,在高考成績放榜時熱淚盈眶:如果不是媽媽,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媽媽改寫了我的人生。

這個故事很勵志,感動了很多家長。故事的講述者,這位母親的丈夫,也感慨那些年妻子真不容易,像個超人一樣,承受着難以想像的壓力,突破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最終收穫了完美結局。

可是,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心一直懸着,並且到最後也沒有放下來。我的心裏一直盤旋着幾個“如果”:

如果孩子越來越反感於被媽媽控制的生活,最後不僅不配合媽媽,還製造出各種人生問題來反抗媽媽;

如果孩子在對媽媽的依賴中喪失了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上大學後,在與高中完全不同的寬鬆自主的環境中迷失了自己;

如果媽媽的幫助,帶給孩子的體驗不是勝利,而是自我的挫敗(沒有媽媽的幫助,我做不到),那麼孩子與其他的孩子相比,可能會過度認同媽媽,而限制自我功能的發展;

如果媽媽的控制太強,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壓抑了很多憤怒和憎恨,則很可能爲糟糕的母子關係埋下伏筆,未來以媽媽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

每一種可能,都導致一個比孩子上不了985更大的問題,細思極恐,但願不要發生。

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我們會因爲焦慮,只看到眼前的問題,並且願意相信人生有一個簡單的終極解決方案:學績好,上名校。可惜人生是個如此複雜的課題,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也有自殺的,弒親的,拋開了這相些不說,那些空心的,抑鬱的,並不比普通學校少,甚至更多一些;還有一部分孩子曾經生活中只有學習,進了名校才發現,拼了這麼久,到頭來還要重新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放進更多東西,可惜又已經太遲。這些孩子自嘲爲“小鎮做題家”,不僅對校園生活失去信心,更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懷疑,有些人,甚至比普通人的自我評價還低,經歷着比普通孩子更困惑的人生。

更理性、更有遠見的父母會反思他們的態度。

有時候,我們的確有必要向自己澄清自己的價值觀:什麼是更重要的?成績好,還是心態好;學歷強大,還是自我強大;讓你放心,還是讓生命綻放?

前者雖然光芒萬丈,仍然只是人生的變量一;後者看上去沒什麼了不起,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掌控力。

有人說,這二者不衝突呀,我們要前者,也不放棄後者。對此,我想說,我們當然必須讓它們儘量不衝突,但現實是,更多的人必須每天面對這種衝突。如果你毫無覺察地一直強求前者,那麼大概率,你會失去後者。因爲後者,都是父母用信任澆灌出來的:信任孩子的生命能量,就像相信一棵樹原本就是一棵樹。敢於接受與你不同的東西,敢於讓TA試錯,敢於讓TA探索自己的人生。

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女兒成績一直很好,但她有與所有孩子同樣的問題:貪玩。

在她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給她買了一個IPAD,因爲那時她有一些網絡課程。開始時一切都很好,她用IPAD學習,聽故事,每天的使用時間可以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我相信歲月會就這樣靜好下去。

她四年級時,紅極一時的古裝大戲《知否》開播了。我們家沒有電視機,她在學校聽說了這部劇,於是要求我允許她每天在完成當日學習任務後用IPAD看一集。

我想她已經9歲,不可能再是一切盡在我掌握的小不點了,不管我希望還是不希望,她總有渠道接觸到一些信息,而我不能讓她生活在真空裏。念及此,我同意了。

她非常喜歡這部劇,爲了看劇,作業做得又快又好,彈琴也按部就班,讓我沒有理由阻止她。有時,還會跟我討論明蘭這個角色。這些都讓我覺得真是太讓人滿意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突然意識到,《知否》已經結束了,她已經很久沒有跟我提起過這部電視,並且也從沒有提起過別的電視劇。難道在她的同學圈裏,一部劇看完了,就不會有新的劇被追嗎?這有點不太對勁。

晚上,我悄悄地打開IPAD,看她的視頻播放記錄。結果把我結結實實嚇了一跳:一部名叫《白髮》的古裝劇,已經被播放到50多集。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在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在看完了《知否》以後,還看了50多集電視,她是怎麼做到的?!

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驚詫。這是全然出乎我意料的情況,完完全全,結結實實地震動到了我。在那一刻我感覺到,女兒真的長大了,有自己的私密空間了,也不再是記憶裏那個有什麼都會和媽媽說的小寶貝了。

但是來不及唏噓,我馬上意識到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她兩天後就要期末考試了。她就要期末考試了,但還在瘋狂地看電視!

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她:我從前這麼信任她,從來沒有懷疑過她能管理好自己,能處理好自己的學習,但是,現在她還值得我信任嗎?僅僅是給了她一點看電視的權利,她就一發不可收拾!她甚至很可能是在裝作關燈睡覺以後,偷偷熬夜看完的——50多集,天哪。

我第一次這麼焦慮。

事情完全失去了控制。但是我仍然決定相信她,於是在第二天晚餐的時候儘量平靜地旁敲側擊,看看情況到底是怎麼樣。

我一如往常的態度沒有觸發她的警覺,在輕鬆、自在的聊天氣氛中,她說出了一些情況。比如,電視都是晚上做完作業後看的(她現在喜歡反鎖着門,我們一般也沒留意她);看電視不會影響上課,就是一個放鬆而已。考試成績出來,也還好,如她所說,看電視也不會影響上課,她能夠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

事後我反思,如果當時沒有堅定地信任她,而是任由自己情緒失控,那麼,原本不存在的問題,會被自己的焦慮弄成真的。

從女兒的話語中,我還想到另一件重要的事。我找了個機會告訴她,她沒有必要把門反鎖,爸爸媽媽以後進她的房間,一定會先敲門。

如果這個故事不夠刺激,我還有一個最近的。

目前女兒五年級,我們仍保持着一個習慣:晚上她入睡前,我們會把燈關掉,我躺在她身旁,和她談談心,聊聊天。

有段時間,我覺得她似乎是遇到了什麼事,但她沒打算告訴我們。我覺得可能只是小事,就沒太在意。

一天晚上,在陪她入睡時隨口問了一句,但她的反應有點異樣,好像有什麼顧慮。

我說,你是覺得自己犯了錯誤嗎。

她嗯了一聲,不太想回應。

我又問道是個什麼樣的錯誤?會傷害到自己嗎?

我的擔心是,她現在已經能夠熟練使用網絡,會不會接觸到一些有害信息。雖然她就關注了兩個公衆號,平時只在微信裏玩下小遊戲,但也會使用瀏覽器查找學習資料,就怕萬一不小心點擊到不健康網頁。我最近經常擔心這件事,但又沒有想到解決方案。

她回答是覺得不會。

這讓我放下一些擔心。我又問是否會傷害到他人。

她說,可能會傷害到你們,不過,應該也還好。

到這裏,我決定要弄個清楚,但她始終不肯再多說一點。

我對她說,沒有人能做到不犯錯誤,媽媽小時候也常常犯錯,我理解你不想告訴我,但是你還小,還需要我和爸爸的監護,我和爸爸必須要保證你的成長安全。你感覺自己做錯了,但是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你還不能正確地判斷,這個需要我和爸爸來判斷,如果需要我們也會妥善地處理。並且還向她承諾,無論是什麼錯誤,我們都不責怪你,你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這是最重要的。

她仍然開不了口。

我直覺感到“跟我們有關,但又沒有太大的後果”很可能是錢的問題,又聯想到前次與我們外出旅遊時,她總是寧願一個人呆在酒店,不跟我們一起行動,這在我們當時無法理解,現在看來,她應該是趁我們外出,正好用IPAD過過遊戲癮。她是真的有網癮了嗎?

我試探着說,我來猜一下,是你給遊戲充值了嗎?

她驚喜地說,媽媽,你怎麼一下就猜出來了!

我問她充了幾次,她說沒幾次,就一兩次吧。她說,她想買上點裝備,就試了一下微信付款,沒想到,爸爸沒有解綁銀行卡,密碼也被她猜中了。

我履行承諾,沒有追究。她睡着後,我進入了她微信,看了看她最近玩的遊戲,她已經升到很高級別了。她還添加了遊戲中的好友,隨便翻翻記錄,就看到和人家互換照片。再點擊微信支付,根本不像她說的,只付了一兩次,她前後充了好幾次,總共付了有幾百塊錢。

我再一次深深焦慮了。

我感覺她進入了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裏沒有我和他爸爸的保護,而她已經走了很遠。

她還在我和她爸不知情的情況下支付了一個超過她年齡權限的賬單,並且是用於一個明確會被禁止的項目。同時,這裏面還涉及到網絡交友的安全問題、自我控制和管理的問題、網癮問題、學習與娛樂的平衡問題以及我和她爸的監管權問題。

她觸碰了太多邊界,我該怎麼處理呢? 如果處理得不好,不夠有力,她會不會在錯誤的路上越滑越遠?她會不會失控?

好在我覺察到自己的焦慮,就試着把自己從衚衕里拉出來,用更理性的目光看待這一切。

首先,網癮的出現是有其發生的現實土壤的,在她身上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應該允許她試錯,她只是在嘗試涉足新世界,可能做得不那麼恰如其分,但用不着上綱上線。她所做的嘗試背後,也只是她探索世界的好奇,並沒有我焦慮幻想中的可怕的邪惡在引誘她。

想明白這些之後,我選擇信任她,並相信她的直覺可以幫助她與危險保持距離。我要做的,只是把她搞不清楚的那些部分清楚地告訴她。

於是,我跟她爸說了整個事情,並統一好口徑,只告知,不追究。

我們跟她談了交網友可能存在的風險,告訴她怎樣避免風險;告訴她給遊戲充值的慾望並不是可怕的,那只是玩家被遊戲開發人員的專業設置精準誘導的結果。

在跟她討論了這些現實層面的問題後,我感覺在我們三個人的心裏,這件事情都過去了。

我後來當然悄悄解綁了銀行卡,但女兒也再沒有偷偷地玩遊戲,她知道我們是允許她玩遊戲的,於是遊戲也褪去了它迷幻的吸引力。

以上是我家的真實事年,從這兩件事中,我領悟到的是,焦慮會讓事件升級。

我們還原一下父母的焦慮,就會發現,它其實源自一種深刻的生存危機。

我們所處的世界,好的資源太少,得到它們太難,我們的一生都在不停地PK。處於這種生活經驗中的父母,把自己的生活感受投射在孩子身上,認爲孩子也被這危機包圍。

這種“爲孩子焦慮“的情緒比他們自己的焦慮更難處理,於是,他們需要一個確定的事實來隔離這份焦慮。這個確定,就是孩子的好成績。

成績好=好大學=好工作=好人生。這個簡單粗暴的邏輯有力地隔離了生存危機,於是等式就是真理。等式這頭一點點受損,就意味着結果不成立,這是多麼可怕的崩塌。有幾個人做得到在內心圖景崩塌的時候,還能保持對未知的信任呢?

如你所知,信任一個孩子,就是這麼難。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我們爲什麼要被焦慮綁架呢?

如果焦慮是阻擋我們看清世界的迷霧,那我們唯一且必須去做的,就是鼓起勇氣撥開它,去擁抱生命的真實。

生命到底是什麼?

生命不是A等於B的公式,它是一個諸多因緣交織並且互相影響的綜合體,是一個擁有許多變量——這些變量又彼此作用,催生出許多複雜關係——的因果過程。

而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試得高分,而是在不確定中獲取收益。這聽上去很難,比考試得高分難一萬倍,但好的心理狀態+強大的自我功能+綻放的生命力可以讓它成爲必然。因爲這能力本來就是是受上天祝福並且早就給了你的,否則人類就不可能生存於這世界。

唯一的問題是,你敢不敢放下你的焦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