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這件事

俗話說第一個把姑娘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姑娘比作花的是蠢材。我想也不盡然。第二個,第三個依然有可能是天才,可能是個傳播學的天才呢,他們使得這個妙喻傳播開來。

由此想到跟風。原先很鄙視跟風,但是現在想想,跟風也有其自身的價值。比如《鬼吹燈》這個小說火起來之後,《盜墓筆記》的作者也萌發了寫盜墓小說的念頭,而且一下子火了。這不是跟風的收穫嗎。一時間,盜墓題材的小說鋪天蓋地的來了,這些跟風之作大多水平不高,但是它們也有價值,就是就了一種氣氛,就像節日中的那些橫幅標語,可以鋪天蓋地的烘托一種氣氛。讓這種題材的小說熱一陣。《明朝的那些事》火了之後,類似的跟風書籍也鋪天蓋地,雖然良莠不齊,但是卻在引導大家關注歷史,也有一定的作用。

想起另外一部名著小說《魯濱遜漂流記》,這個小說其實也是一部跟風之作,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生活在離智利400英里之遙的安·菲南德島上達4年4月之久,四年後他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回到英國時已成了一個野人。這個真實的事件當時被好多人寫成了小說,笛福也以此爲題材寫了《魯濱遜漂流記》,一下子成爲了一部傑出的小說,這個風跟的太有價值了。

但是有的時候跟風也會帶來災難,看過這樣一個段子:一位猶太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猶太人來了,開了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開了個超市,這片很快就繁華了。一位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中國人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這並非是在黑國人,因爲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我所知道的就是有一家嬰兒用品店生意好,當地很快就開了好多家,於是大家生意越來越難。這種跟風,實在是毫無創意的體現。

但是這樣的跟風處處可見,就連大學的專業的開設,也是如此。

跟風這個詞其實很傳神。風,是一個時代天地間流行之氣,我們都躲不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跟風的,不過要做到良性跟風,實在不容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