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真正的佛法就在我們這個世間求解脫


真正的佛法就在我們這個世間求解脫

本文摘錄自 《維摩劑的花雨滿天》

整本《維摩詰經》裏面最重點的重點,是告訴我們:佛法就在這個世間,我們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賴別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爲外力僅是方便法門,非究竟法門。所以究竟法門必須要自度自了。

再講個插曲,例如四川的文殊院有副非常好的對子:

見了便做 做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 覺生於自在 生生還是無生

像這些佛教文學,禪的精神,靈性智慧的淵源,都與《維摩詰經》有密切的關係。

······

本經的經題是“維摩詰所說經”,後來也有題爲“佛說維摩詰所說經”,那是後世因爲尊崇釋迦牟尼佛而加上的,實際上原經的翻譯不用“佛說”二字,只是維摩詰居士所說的經,因爲這本經的中心佛法是由維摩詰居士所說的。也有把經題翻譯成“不可思議解脫經”,這是因爲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爲了要解脫三界,跳出六道輪迴,還我們本來面目而成佛。衆生原本是佛,自己迷失了原路,不知父母未生之前自己爲何,找不到這個根源,因此就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又因爲受到物質世界環境影響,而有身心煩惱痛苦、生老病死等。修持就是要想解脫物質世界的束縛,解脫身心的煩惱,追溯回身心根源,自性清淨。

學佛目的在求解脫。如何解脫呢?維摩詰居士所說經告訴我們,真正的佛法就在我們這個世間求解脫。

順便提到,佛法所說“不可思議”,是說在修證上不可以用普通意識思想去猜測解釋,不可以用凡夫的智慧知識來討論研究。你只能用一個信的方法來修持。或者是信淨土唸佛法門,或者是信四念住、八正道、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法門。堅定專一地去求證,在求證的過程中,不可以用人世間的知識或習慣性的意識隨便解釋,所以說是“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如果是“不能思議”,那麼這一部經就是因思議所生,豈不自我矛盾?究竟“不可思議”與“思議”的分別何在,這是佛法中的祕密,《維摩詰經》本身也給了你答案。

······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爲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爲入不二法門。”這是第二十九位菩薩,寶印等於是顯教講的法印。密宗有手印法門,手印有兩種,一種是手勢,十個指頭結各種的姿勢,這是有相的,等於是標記。或者加上神祕學的解釋,用現代觀念比喻,是無線電通訊的密碼。另一種是心印,心印是無印的。印等於是蓋圖章,它的道理是表示符合無誤。禪宗說以心印心,後來成爲日常中文語言的心心相印。寶印手也就是大法印,以法傳法,以心印心。

寶印手菩薩的報告就是大手印的法門,真正佛法沒有顯密之分。寶印手菩薩所傳的法印,是至高的密法,不念咒,也沒有觀想。也不注重形式,同禪宗一樣。甚至連宗教性的外衣都沒有了,直截了當地直指人心。所以西藏的密宗推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密宗,就是中國的達摩宗,就是禪宗。

佛法最高目標是進入涅槃,當然涅槃可分小乘和大乘兩種。小乘涅槃在教理上是有餘依涅槃,證得性空,但是一切習氣的根根沒有斷,是還有剩餘的,所以是不究竟的。大乘涅槃是無餘依涅槃,在學理上有的再加個名稱,叫做無爲涅槃,爲而不爲。阿賴耶識一切種子,善、惡、無記,通通轉成菩提種性,不留絲毫習氣,是無餘依的。何以能夠如此呢?因爲涅槃自性本來無爲,本來清淨。

學佛是想要求入涅槃,因爲厭惡這個煩惱悲哀世界,所以想要出離。涅槃的翻譯,有時用寂滅,有時用圓寂,有時用不生不滅,有時用清淨圓明,等等,都沒有對。尤其一般人看到圓寂就認爲是死了,所以也把涅槃瞭解成是死的意思。平常說某某老和尚涅槃了,如此一來,把學佛法的最高目的弄成是在學死。不止是一般人如此,清朝的大才子袁枚,他一輩子非常灑脫,不過就是不碰佛經,你說他不懂嗎?全懂。真懂了嗎?也不是。他曾經寫過:“佛雲:學我者死。”你查遍佛經,也找不到佛說過這樣的話,袁枚也不是假造,而是沿用一般人的觀念,就是把涅槃當做死。

因爲涅槃的意義難準確翻譯成中文,古代僅翻音爲涅槃,不翻成圓寂或其他。涅槃也有極樂的意思,所以佛在臨走時所講的經爲《大涅槃經》、《般涅槃經》、《入涅槃經》,般就是入,是梵音。佛說沒有一個佛是涅槃的,都在,一切衆生本來也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常、樂、我、淨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死,不是寂寞淒涼,不是沒有。涅槃的樂是極樂,世間一切樂是相對的,涅槃的樂是絕對的,沒有煩惱也無悲。衆生認爲有個“我”,那只是假我,不究竟的。得了涅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真我,假名爲真我。涅槃就是一切佛的淨土,因爲心淨了,則國土淨。

這裏岔進來一個問題,我在大學講宗教哲學時,常說宗教是很妙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宗教,即使沒有宗教的名稱,也有宗教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大的宗教算起來沒有幾個,例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細算的話可能不止三百個。所有宗教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是悲觀的,認爲人生是悽慘的,是站在日落西山的觀點看這個世界,所以覺得來日不多。但都鼓勵人不要怕死亡,因爲有個天堂招待你,使人有個信仰的寄託,這是宗教。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是宗教,是超越宗教、哲學、科學的,但是也有宗教、哲學、科學的內涵。一般人厭惡世間,所以希求出離,而證到涅槃極樂境界,這樣把世間和出世間分開爲二。其實涅槃是不能分的,世間和出世間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自性,涅槃就是本體,是常樂我淨的。這個就是道,道是分不了的,世間就是出世間,出世間就是世間。

前面講過五代張拙悟道後作的偈子,“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生死就像做夢一樣,涅槃也是夢,涅槃與生死是平等的,都像是空中的花。你在外頭爲生計奔波覺得很苦,像夢一般,就想到禪堂來坐,得個清淨,其實也是做夢,是清淨夢。凡夫活着一生都是在做夢,佛菩薩弘法也是在做夢,兩個不同的夢境。誰醒過呢?沒有人昏迷過,個個都自然會醒。所以佛在《涅槃經》中說過,一切衆生,不論是最好或最差,到了因緣成熟時,都會成佛。這同《法華經》的道理一樣,沒有一個衆生不成佛的。

所以生死涅槃皆如作夢(以前還有人問我這個“作”字是不是“昨”字之誤,我只有笑笑,你要換成“昨”也隨你),真悟道的人不入涅槃,也不厭世間,這就是得到不二法門,佛法就是如此。

有的同學常說要再做幾年事,然後就去山林住茅棚。他把山林和世間分成兩樣了,山林也是世間啊!山林修道不如世間舒服,你們沒有住過不知道。當年我一人住到廬山頂上,每天兩頓飯,爲了省洗碗的麻煩,碗筷買了四打帶去,水要翻過兩座山去取,因爲我不會挑,挑回去也幾乎潑光了,只有用兩手提,每趟要四十分鐘才提兩桶水。山上白雲漫漫,雲裏面沒有神仙,都是溼氣,身上衣服都是溼的,所以要喫辣椒和姜發散,其他像米、芋頭、菜、油、鹽都要到山下去買。自己做飯喫,喫完了幾乎累得不想打坐了。喫過的碗都泡在水裏,一洗又是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哪裏能打坐,趕快去打柴,還要趁天好曬乾。本以爲上山好好修行,多多打坐,結果五六個月下來,坐不到五六次,去你的吧!把東西一丟,下山去了。你們要去住一人茅棚,受得了嗎?有一次三個朋友一同上山住茅棚,結果更糟,正應了那句老話:“一個和尚挑水喫,兩個和尚擡水喫,三個和尚沒水喫。”由此你知道,誰能夠跳得出世間?你就算一個人住,總還要有人下山買包鹽吧!你拜託一個人就勞累一個人,還是沒有離開世間。古人說一個人“遺世而獨立”,那是非常非常難的。

這一段的重點是告訴你,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間修,另外一個重點是,涅槃就在生死中,就在煩惱中,沒有另外一個東西的。天台宗講得道的境界有三:法身、解脫、般若。般若是大智慧,爲什麼要智慧?解脫不是靠工夫的,煩惱起來要如何解脫?你能丟下不想就解脫了,就這麼簡單。如何不想呢?要有智慧。所以修行要有般若才能解脫,解脫以後就自然清淨,證得法身涅槃。也可以倒過來說,你法身不清淨就不會解脫,不解脫就沒有般若。學佛這三樣,缺一不可。

寶印手菩薩告訴我們,“若有縛,則有解”,被捆住了當然想解脫,“若本無縛,其誰求解?”若沒有被煩惱捆住,何必求解脫?“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沒有捆住,也沒有解脫,就無所謂討厭哪樣或喜歡哪樣,就證得涅槃。禪宗的四祖去見三祖求法,四祖有病,非常痛苦,病是業來的。三祖問他爲什麼來,四祖答,請師父教我解脫法門。三祖就問,是誰綁縛了你?四祖說無人縛我,三祖說:“無縛何必求解脫?”四祖就悟了。他悟道了後,什麼病都沒有了,所以病痛也是自心把自己綁起來纔有的。我們常在生病中,你們生病了有藥可醫,我呢?今天晚上講《維摩詰經》我就非來不可,雖然我很想休息一下也不行,這病無藥可醫,只有喫解脫藥,自求解脫。你懂這一段,就瞭解了六祖的偈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要在世間煩惱中修,若沒有煩惱,你也不需要解脫,也不需要佛法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