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做一个“文青”

有一个被说滥了的名词———“文艺青年”,简称,文青。

“文青”这个词在一开始指热爱文学艺术的一类人,应该是褒义的。文青们爱美,喜欢一切美的事物,旅游、摄影,流连于山水之间,可以“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有时候酩酊大醉,“与尔同销万古愁”,随性而又自在。



早些年我很讨厌人家说我是“文青”。在我看来,但凡和“文”沾染上,皆与“学者”和“知识分子”逃脱不开干系。陶渊明是“文人”,李白是“文人”,周邦彦是“文人”,从魏晋,经过唐,到北宋,甚至到更近的时代,“文人”们读书、写诗、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热爱生活,寄情山水。

这一类人有极丰富广阔的思想世界,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秀口一吐仿佛就是半个盛唐。他们行事低调而谦逊温雅,与之共处,如沐春风。这是我大大缺失的,我不过单纯是爱好看几页闲书罢了。所以我常常羡慕他们,如果要把我归入这一类中,我觉得拉低了这个群体的水平。



内心里清楚离那里还差着一大截儿,就更不敢以文青自居,有时甚至有点自卑,不敢把写作当作一种能力。就算别人拿着几篇文字连声称赞也不敢骄傲大方地承认,啊,这文章的作者即时我啊。

“文青”似乎永远不会无趣,更不会觉得无聊。他们失意、落魄,哪怕饱受凌辱折磨仍然用一颗追求美的心灵行走在生命的漫漫长夜之中,胸中依然是家国山河。他们做着的许多“文艺”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没有刻意要去凭借留下的那些诗句攀附什么。陶渊明看着远处的南山,山中气息与傍晚的景色,以及那回巢的飞鸟,便能诉说一切人生意义。这是真正的“文人”啊!



况且文青们对于自己心之所求知悉得再通透不过。早在几年前一位教师辞职的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此言一出网络热闹了起来,说她不务实,说她为了当网红。可我却非常佩服她的勇气,纷扰追名逐利之中,这需要怎样的彻悟和豁达呢!

现在我依然很讨厌别人说我是“文青”。文青早就不是当年的含义,它带着点贬义。文青们都有颗敏感细腻的心,如果稍不留意极易衍化成矫情,纠结,情绪化,或是拧巴,小心眼。甚至有的人面上看来光鲜亮丽,背后不知进行着永生不得见阳光的什么事情。这样的假面书生,自己身在何处尚不能自知,更何去关注真实的天地大美,亦无从关注众生芸芸。

说到底,要不要做“文青”,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似乎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与他人并无多大关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