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扭转:生命与死亡并不存在意味着什么?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五部》(121)

生命与死亡并不存在意味着什么?

生命与死亡的概念是我们的主观设定,其实并不存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将对生物及我们活着的事实要重新解读,意味着所有生物的存在意义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意味着存在是另一种存在,意味着我们有了完全不同的存在目的。不用生命的概念来看待生物的存在,真相一目了然,生物与普通物质的区别是,一个是感知体,一个是被感知体。感知体接受可能接受的所有感知信息,物质表达自身的感知属性。两者组合成感知运动,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存在。也就是说,存在正在我们的感知中存在,我们与正在被感知的一切事物构成了存在。这取消了客观存在的概念和主观存在的概念,存在是感知运动的表达,即存在不是我们看到的,也不是我们想到的,存在就是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是存在的主体,不是存在的依附者和认识者。

没有生命概念的阻隔,我们就是存在本身,我们就是存在正在存在。这是我们身份的大回归,我们并非仅仅负载着生命,我们决定着存在的存在,即没有我们的感知活动,存在不会存在。生命是一种对生物及我们的一种极狭隘的解释,生物及我们是存在的主体,即感知运动的主体(观测者)。没有我们就没有感知运动,没有感知运动,物质就没有属性,就是游离的、散乱的、无序的粒子群,存在就并不存在。我们是决定着存在怎么存在的感知体,我们在感知运动的逻辑法则和伦理原则中运行,这种运行才是我们的存在本质,这种运行才是我们人类该有的状态。

感知体的使命、目的和行为的意义是感知,感知其实就是我们所有的行为活动的总称。只不过生命意义下的行为活动是为了生存,感知意义下的行为活动是为了存在得以存在,是为了我们感知存在的愉悦。存在的愉悦就是存在有序且良好的运行,这种良好运行在我们身上的感知反映就是愉悦。感知意义就是存在的意义,而生命意义仅仅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主观意义。生命与死亡概念都不存在,意味着我们的全面解放,我们将有一种全新的活法。

为感知而存在,为感知愉悦而存在,这才是我们正确的永恒的存在之道。为感知而存在的意义改变了我们现在存在性质,我们的存在目的是感知,即我们的感知状态,决定着存在的状态。要保证我们有良好的感知,即良好的感知运行和良好的感知内容,我们的生活行为将因之大幅度地改变。良好的感知运行不但是要保证个人的感知机能活跃、平稳、高效地运行,还要保证感知运行的外部条件,即感知渠道的畅通无阻、感知范围的最大化、感知内容的全面化和感知运转的理性化。这实际上就是给我们的生活以新的目的、新的理由和新的秩序。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都服务于良好的感知活动,都以获得良好感知为目的。

我们的目的不同,生活的追求就大不相同,以感知愉悦为目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过程。愉悦是全面的、综合的、共同的存在,为了能达到愉悦的目的,我们绝不会再犯自私自利的错误,我们绝不会再以自我生命为中心,我们绝不会以损害事物与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换来取生存的利益。一切行为正好相反,一切事物与所有他人的良好存在才能让人感知到存在的愉悦。愉悦并非个人内在的生命行为,愉悦是外部存在的综合反映,愉悦并非一时一事的快乐,愉悦的快乐不仅在当下,是恒常的存在状态,是人与存在良好互动关系的表达。愉悦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状态,愉悦是超时态的存在。

生命与死亡并不存在意味着人类生存时期的结束。现在正是人类的蒙昧时期,蒙昧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生存就是经历苦难,这个苦难的过程完全是我们自找的,完全是我们在自作自受。这个时期在人类的存在史中不算长,也是人类精神进化史上重要的一环。我们给自己制造的种种苦难与灾祸都会保存在人类史的博物馆里,其标本和实物会让后世的人们触目惊心。他们会如此叹息,我们的祖先都在生命与死亡观念的折磨下经受了什么?就像我们叹息我们鸿蒙未开的祖先在石器时代的所遭遇的愚昩生活一样。不过,让后人不解的是,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生活中,智慧到底帮了人类什么忙?生命与死亡的概念难道不是人类精神智慧的作品吗?(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