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架空,是勞動創造一切還是資本創造一切?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七部》(33)

共體經濟模式完美詮釋勞動目的

勞動爲了什麼?我們爲什麼去勞動?勞動有什麼用?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是行爲倫理的根本性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絕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問題,它們直接關聯着我們的存在形態和存在質量,直接關係着我們憑什麼存在,存在着爲什麼的問題。勞動目的關係着勞動的性質、勞動的過程與勞動的結果,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恰恰是本質性問題。

我們爲什麼去勞動?爲了生計?爲了薪酬?爲了以勞動爲代價來換取生活需要的一切?而勞動真正的結果是什麼?我們關心嗎?勞動結果與勞動者有直接關係或密切關係嗎?如果勞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資本主體贏取利潤,就是爲了讓資本家得到新的資本,這種勞動性質是正確的和合理的嗎?如果我們去勞動的原因就是獲得自己的那份薪酬、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我們勞動的動機是正確的嗎?如果消費者所得到的商品和服務是爲了資本盈利和爲了勞動者自己利益的行爲,消費者能得到需要得到的嗎?如果勞動對於資本家、勞動者、消費者的目的都各不相同,這樣的勞動是有效的嗎?這樣的勞動是人們需要的嗎?用這樣的勞動製造出來的生活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勞動是我們主要的存在活動,勞動創造一切,然而,我們的勞動是爲了創造一切嗎?被資本驅動的勞動,能是純粹的勞動嗎?這樣的勞動具有創造力嗎?爲贏取利潤最大化而進行的勞動是對於人們的所需最有效的勞動嗎?資本千方百計撬動市場的目的是爲了建設美好幸福的生活嗎?資本的目的在我們無意識之間篡改了勞動本來的目的,勞動是資本的奴隸,並不是美好生活的天使,我們喪失了通過勞動來創造美好生活的可能,這是莫大的悲哀。

我們不能因爲被資本挾持而喪失了勞動的意義,勞動目的必須與我們的存在目的相一致,勞動者的利益必須與我們存在的利益相一致,勞動的意義必須與我們存在的意義相一致。勞動爲了什麼?勞動創造和滿足我們的所需,勞動的目的只能是我們最終的需要,資本再多甚至物質財富再多都與我們的最終需要無關,甚至恰恰相反,資本與物質財富製造出的惡劣現實告訴人們,如果我們將勞動盡數交付給資本,我們將得到的是由資本與物質製造出來的人間隔閡,將得到的是由財富物質引發的痛苦與災難,這不僅導致勞動者和消費者是資本遊戲的受害者,連資本的擁有者也同樣是受害者,這其實是一場沒有得利者的經濟遊戲,因爲遊戲的結果就是畸型的現實。

我們何不想實現終極的美好目的,我們何不想還原勞動的本義,但無論私有制或公有制都無法讓勞動目的純粹化,人們的勞動行爲都被無可奈何地挪作它用,也就是說,勞動的形式被其他目的架空,我們無法真正地爲自己而勞動,我們無法使用勞動方式來實現真正的目的。共體經濟模式的出現,其宗旨就是要讓勞動恢復本來的意義,讓勞動重新爲我們所用,讓勞動重新服務於我們的目的,讓勞動實現本該具有的價值。

新經濟模式去除了資本的意義和盈利的目的,還勞動本來的面目,創造爲我們所用的應用價值,勞動的對象是消費者的應用即我們的生活需要,在這種前提下,勞動價值不具有其他的用途和意義,勞動價值純粹地只具有使用的價值,即勞動價值只具有爲人們的生活服務的價值。創造這種目的及意義的勞動者與創造以資本利潤爲目的及意義的勞動者性質完全不同,這預示着兩種不同性質的勞動,顯然,勞動的過程與結果也大不一樣。舊有經濟理念下的勞動並不爲創造自己的價值,它爲別的價值利益所驅使,而現在的勞動只爲着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是爲勞動對象服務。勞動者爲實現勞動價值而勞動,消費者得到了純粹的勞動價值的服務,勞動價值的創造與使用的目的完全一致,就是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

勞動者不再爲獲取薪酬而工作,勞動者爲實現勞動價值而工作,同時,勞動價值相對應的是勞動報酬,勞動者因此獲得了自己創造的勞動報酬,千萬不要以爲這僅僅是換了一個詞彙或換了一種說法,前後兩種勞動的意義與形式均大不相同,前者只是在實現勞動量,而後者不但有量而且有質,即需要真正實現生活的使用目的。前者的產品質量是銷售的需要,是盈利的策略,而後者的產品質量是生活的終極目的——消費者的真正滿意,如果消費者不滿意,我們的勞動價值就並未實現。我們爲什麼去勞動,決定我們有什麼樣的勞動,更決定我們有什麼樣的勞動結果,至關重要的是:決定我們將會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