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心魔”

昨晚老公聽廣播,講某個國家的部隊如何慘無人道的以屠殺百姓爲樂,尤其詳細描述一個小孩被殺害時恐怖的眼神、面部表情、心理思維。我說“不要聽這種悲慘的描述,你不感覺心痛嗎?”老公生氣了,說:“我做什麼你反對什麼,你就專門和我打仗。”我一聽就來氣了,說:“我24小時都和你吵嗎?整張白紙你看不到,爲什麼只發現白紙上這個黑點?你看到的是你希望發生的,你希望我和你打仗,那我就和你打。”然後我就向他表達我的憤怒,對着他吵了起來。


我怎麼了?我遇到“心魔”了,我好心變成驢肝肺,不被尊重,我成了挑事的了。我剛從張翔老師“聚”二階段回來。我的身份是“我是一個智慧、優雅的人。”我的使命是“讓愛成長的人真誠、自信、有價值的活出大愛人生。”我的目標是和老公享受幸福有愛的人生。上面的行爲與我的目標、使命不符。


我帶着憤怒的感覺往回找,找到7、8歲時,我和哥哥拿着筐去地裏幹活,哥哥讓我拿筐,他跑在前面。我說:“反正筐不是我自己的,我不拿了。”我把筐扔在地上就走,哥哥很生氣,說“這不是你家的筐。”然後他憤憤地拿起筐走了,我感覺很被傷害。


還有一次是上五年級時,下午放學後的課外讀書時間,我們幾個同學覺得讀書沒用,就提前回家了。第2天被老師罰站、批評了一頓,我感覺很委屈。


我看到“心魔”的正面動機:老公希望自由、被欣賞、被認可;我希望被理解、被重視、被尊重、被認可,共同創造幸福的生活。我希望被哥哥理解、疼愛、愛護我;哥哥希望輕鬆。我希望早回家完成作業,學習更好;老師希望我們擴大知識面,未來更有前途。


既然找到“心魔”就要處理。我用重塑自信的方法,對過往的經歷進行了處理,看到了哥哥的無奈,如果我向哥哥示弱,哥哥一定會不用我拿筐。我感受到我是被愛的、被重視的。我也看到了老師希望我們有更廣的知識面,未來更有發展潛力,我感受到了老師對我們的負責任。


我又找到過往資源:上高一時的冬天,週末我騎自行車回家,到家後手凍僵了,爸爸用他溫暖的雙手給我暖和手。我感覺很被愛、很被重視,內心充滿了溫暖。這種感覺像一個溫暖的太陽,對着我說:“你是被愛的,你最重要。”我滿滿的感動與被愛。


帶着這種感覺回到現實中,我要做什麼:欣賞認可感恩老公,向老公示弱,讓老公感受到他很重要,我很值得被愛。


我爲什麼對老公說你看到的是你希望發生的呢?不同學派對心理思維的解釋,心理學是: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佛教:存在就是被感知。哲學:我們心中有什麼,眼中就見到什麼。藝術:不是身邊沒有美,而是你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擔心就是詛咒也是這個道理。


現代社會心理學用圖式來解釋這一現象。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絡。圖式影響個體對注意對象的選擇,影響記憶,影響自我知覺,影響個體對他人的知覺。我過往的經驗是:聽悲慘的故事拉低人的能量,不利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老公聽悲慘的新聞,我擔心拉低他的能量,不建議他聽。結果我擔心的事情果真發生了,他不高興了,說我是專門和他打仗的。一個人關注什麼就是強化什麼,他看到的是他希望發生的。我在老公的暗示下,立即以吵架的形式呈現出來,實現了他的預言。


如果我們眼中看不到美,我們可以說美的語言,也可以讓我們的心靈逐漸美起來。比如我們天天說“我愛你”,我們的心中就會充滿愛。說“我恨你”,心中就會充滿恨。因此,你說什麼就在強化什麼,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