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借此小事体会这3点启示

有句话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因此当有人说鞋子不合适不舒服,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特有的生理感受。

也好比,有人带了假发,说不舒服时候,你别管看着多么好,也不要觉得奇怪,因为这类似穿鞋子的感受,自己体会才是最真切的。

这些小事情,看着不大,引发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由此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比如,这些外加事物引发身体不舒服,进而导致心理难受,其实就是压力源导致的压力感,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外在事情呢,以及由此引发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呢?


一是,舍弃外在物品,恢复内心平静。

人性是患得患失的,如何理解患得患失这个词语呢。记得高中语文老师给了非常好的解释,现在想来也是回味悠长:患得患失就是担心得到又担心失去。

好的外在东西,担心失去好理解,何以担心得到呢,这是有着深刻人性的。比如成功,这是我们希望的,不过未必真实希望得到,因为得到成功意味着担责任。

即便是钱财物品,也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得到越多也意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否则会是“德不配位”,承受不得。

因此,主动舍弃未必不是智慧,比如不合适的鞋子,不合适的发饰,即便不合适有人也敝帚自珍,舍弃需要勇气,才是智慧。

当然,作为压力源的鞋子发饰,折磨之痛就得舍弃,去掉压力源是唯一有效方式,可是换成钱财物品乃至曾经沧海呢?


二是,尊重别人感受,训练共情心理。

我们自己不舒服容易体会,换成别人一定隔着一层,未必就能共情到,不信看个例子。

有个年轻朋友分享自己故事,和女友去书店看书,自己津津有味发现好书很享受,这时候女友说自己头晕,希望一起回去,不过他推说等会儿再等会儿,最后女友晕倒了,这才吓坏了,忙乎开车去医院。

后来,并不要紧,就是低血糖,歇一会就好了,不过这事儿倒是折射出来一个理儿:感受自己容易,感受别人很难。

换个说法,感受别人感受不是真的难,而是缺乏共情能力。

尊重别人感受,如同尊重别人鞋子不合适,发饰不舒服,心理感受如同生理感受,并不矫情。

对策,就是那句: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阅人无数,贵人相助,高人指路,终极目标是换位思考,共情人生。


三是,摒弃沉没成本,尝试重新开始。

有人说为何投入感情的事情不容易放弃,用经济学解释很简单,那就是不甘心沉没成本的付出。

你付出越多的人事物,放弃也就意味着自我否定,这是痛苦的事情,为此明知不可为为之,不可等还是等待。

经济学说的沉没成本,就是特指无效付出,或者说明知道没有收益的付出,就要记作损失,明明白白告诉自己这是损失,记入账目,失而不得,不要心存幻想。

可是,心理上的止损,谈何容易哈!

不说情感这些东西,就是不合适的鞋子发饰物品,假如价值不菲,也许会心疼不已。

这就涉及如何面对发生事情认知看法,原本去掉压力源,恢复心情平静,可是想到这些沉没付出,又会出现负面感受,这就是那句著名的话语,“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沉没成本发生后,别犹豫,坚决舍弃摒弃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生活本来就是试错和向前,如此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