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六(5)班11.26

              背書的策略

      昨天認認真真跟孩子們從記憶規律方面講了講背書策略,不少孩子極感興趣。今天我路過班級門口才剛過七點半,日常總要我催着去開電腦的向前和曉雨已經站在講臺上,白板上已經播放着課文音頻了。我猜,我昨天跟他們說自己做家務時拿題目音頻當背景音樂,真正背的時候格外輕鬆的故事,被他們聽進去了。

      今天上《書戴嵩畫牛》,孩子們記筆記的速度有快有慢。遇到長段的翻譯,那些寫字快或者提前做了預習的孩子以前都是靜坐等待的。今天不是這樣,雅希每記完筆記,就低下頭盯住書,嘴脣無聲地翕動,開始提前背誦剛剛學過的一句。我告訴她可以出聲讀,音量讓耳朵聽見,這樣調動多個感官記得更牢。不一會兒,陸陸續續記完筆記的孩子們擱下筆,全場響起了喃喃的讀書聲。

    (一羣已經有了偶像包袱的孩子在鏡頭下總是行得端坐得正,這種“醜照”大概只有孩子們全部閉上眼睛背書的時候才能抓拍得到啦!)



        語文課堂中的“朝三暮四”

      記過筆記的翻譯,課後作業再抄一遍就肯定哭唧唧地不願意。那根據文言文發揮想象寫一篇小說好不好啊?孩子們歡呼雀躍去多寫了好幾頁紙,我也多改了好幾千字的作業。

      這種課堂中“朝三暮四”的現象,簡直就是師生“互相傷害”的小日常。

      子涵、婧涵、星宇、欣悅、雅希、雅婷、向前、鑫瑜這次的小說寫得太好了。不但有原文劇情,還根據想象補足了場景和細節。可惜最近沒時間,不然真想把孩子們的大作打出來留念。

      今天上課提到蘇軾,給他們放“三言”中“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節目預告”,然後把書借給孩子們,推薦他們看“高山流水”、“三難學士”和“謫仙手書”三篇小說。這些書頁已經泛黃的名著們,在陪伴我度過了童年時代後,又一次從塵封中被翻開,迎接它嫩的,是新一代孩子們灼灼的目光。














            好看的“魯迅書”

    有家長跟我說,看到第八單元裏面提到魯迅,就給孩子備下了魯迅全集。結果,孩子看的興趣寥寥。

    共讀的“魯迅書”,孩子們來交任務單的時候,我一個個問過去:

      “這書好看嗎?”

      “好看哎!”

      我估計原因有二,一是班級共讀有氛圍,每天完成任務單搶進度,大鍋飯爭爭搶搶喫着香;二是這個選本的文本選擇,更適合兒童閱讀和理解,孩子們自然愛看。

      昨天發下18張共讀表,今天收不齊,我就只給完成任務的孩子發了下一張任務單,開啓下一個單元。尊重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進度和速度,不盲目追求統一,不囫圇吞棗。

      下午去參加教研,來不及看孩子們的共讀單,晚上回來細看,才發現阿章老師共享的這套題真的是太好玩了,孩子簡筆畫寥寥幾筆,又把“剪刀陣”和“瓶壺罵”的形象畫得生動有趣。再看到“臭魚丸”一題,13個孩子們用一句話,就寫出了13個不同性格的爸爸。這也太厲害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