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的一(2)班2.27

            請讓我看看你的書

      因爲有託管,所以我一直都提倡讓孩子們帶一本課外書來,如果作業寫完了,可以看一看,就不用坐在原地發呆了。

      倡議來倡議去,帶書的孩子總是廖廖。誰能想到呢,當我開始借孩子們的書讀故事,帶書率就直線上升,人人都把老師用了他的書當作是光榮的事。

      最初,我用了安然的《小巴掌童話》來讀。這是我寒假的時候推薦給孩子們的,沒想到,班裏立刻有孩子說自己也買了。果然,第二天,冰冰就興沖沖地拿書給我。我又換冰冰的書,再讀一天。就這樣,幾天之後,班裏幾乎人人帶了一本書,盼着老師選中自己的。

      從選書的質量,能大致看出孩子在家進行課外閱讀的程度。有不少孩子準備的是合乎年齡段的書本,還有些孩子帶的明顯是哥哥姐姐剩下的日記、作文起步等他們看不懂的書,還有些孩子帶了本身質量不太高的書本,把《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進行改編,配上公主形象,換個人名就胡亂出版,這樣的書看着對孩子本身也沒什麼益處。

      班裏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我講故事的時候,就連班裏最調皮的孩子,也會停下手上玩的鉛筆橡皮,入神地聽着。即使閱讀是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活兒,爲了孩子們的終身成長,我也願意一直去做這個“栽樹人”。

      眼看着三月就要來到啦,我們班專屬的讀書打卡活動,也要儘快策劃出來。


              家長要做三類事

      中午值班的時候,遇到一個家長來找我拿東西,就聊起了孩子的事兒。

      家長說,孩子太小,好多事情迷迷糊糊的,做不好,非得家長動手不行。她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孩子每天的書包都是她幫着收拾的,不然,讓孩子自己收拾,就丟三落四,好多東西忘了帶,就影響上課。比如,每次跟孩子說,如果家長放學來遲了,希望孩子在門衛等,但是孩子永遠都亂跑,所以只能隨時戴個電話手錶,方便隨時定位。比如,記作業,孩子週五很自信地跟她說,作業全部記下來了,但是家長一問,發現說得驢頭不對馬嘴,又只能在羣裏問。所以,希望我能恢復在QQ羣裏發作業的習慣,等孩子到了三年級再說。

      我跟家長說,問病症不能治標不治本,想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想要讓他們更適應小學生活,還就非得把每樣事都做細不可。家長舉的這三個例子,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原因——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夠強,以及沒有踐行和家長的承諾。

      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孩子履行約定,給孩子必要的幫助,但不包辦,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否則,不管是買電話手錶,還是替孩子問作業,再或者是幫孩子理書包,都不是解決之道。可能暫時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用,過一陣子,遇到新的事件,孩子的習慣沒有改,還是會有新的麻煩。

      剛入職的時候,我們組織聽培訓,有個講座說得好,家長們平時做的事,可以歸爲三類。家長可以替孩子做什麼,家長可以陪孩子做什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什麼。對於現在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來說,收拾書包、記作業,都應該是已經可以完成的事。但是因爲孩子們拼音掌握得參差不齊,理解能力有偏差,做事沒有條理,如果放手讓他們自己完成,很容易就出現問題。所以,這幾樣事,可以歸爲“家長可以陪孩子做的事”。

      “陪”和“讓”的區別,就在於家長的指導,通過指導,讓孩子養成做事的條理性,給孩子搭一個腳手架,等他們已經能熟練掌握技能的時候,再撤掉。

      那,怎樣陪孩子收拾書包呢?孩子收拾書包如果沒有條理,容易忘帶,家長可以跟孩子共同整理出每種課需要帶的書本、練習冊和工具清單,每天晚上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如睡前),和孩子一起對照課程表,根據第二天的課程清單去依次整理。然後,再對照着記作業本,一條一條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檢查作業是不是放在書包裏。

      那,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記作業的習慣?當發現孩子能力不足以獨立記作業的時候,可以在孩子每天完成作業之前,先打開記作業本看一看,讓孩子對照着說一說今天的作業,順便糾正拼音記錄的錯誤,明確作業是什麼了,再動筆寫。如果孩子的作業記錄不清,可以在家長羣裏求助,也可以直接私聊老師問清楚作業。最重要的事,問清楚以後,請孩子在記作業本上修改自己的記錄,方便他們知道下次怎樣記更有效。這樣堅持幾天下來,會有明顯變化。

      下午晚託時間,我進班級佈置作業,按慣例先說一遍作業,再請同學們齊聲複述,最後用拼音寫在黑板上。我也邀請高老師這樣做。等語數作業都板書好,我再巡視班級,看看孩子們的記錄,指出他們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到欣玥和一一的作業記錄很棒,有專門的記錄本,有家長的指導痕跡。這兩位家長,應該就是“陪孩子做事”的典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