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桔香变墨香

湛蓝的天空中零星地点缀着几缕棉絮般轻盈的云朵,那轻描淡写的白让一望无际的蓝更加地摄人心魄。青山用它层层叠叠的绿舒缓着秋阳带给大地的刺眼光芒。于群山间流淌着的闽江水沉稳而静谧,在这里,山守护着水,水环抱着山。鸟儿在林间枝头欢快地啼鸣,为这幅鲜亮明丽的山水画卷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如此环境,适合静坐发呆,适合凝神遐想,也适合登高望远,更适合吟诗作赋。

在这飒爽金秋里,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桔林学校迎来了一位贵客——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李树喜老师。李树喜,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高级记者,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会长,《中华诗词》编委。北京惠通博文书画院文学院院长。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人才学家,诗人,收藏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物保护金奖。李老师将在这秋高气爽的午后,为学校的师生们送上一场关于诗词的精彩讲座。

面对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李树喜老师,他的头衔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有着如此众多头衔的他十分平易近人,谦逊温和。桔林学校如今的生源并不多,这堂讲座更是集合了从小学二年级至初中的各阶段的学生,他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讲台上的学者,用羞涩的表情回应着老师的提问。因为是乡村的孩子,他们的见识面和知识面相对狭窄,当李老师讲到一些课文中还没学到的诗词,他们往往一脸茫然。见此情景,李老师一次又一次调整了自己的讲座内容,他用平实的语言告诉孩子诗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列举了许多当代诗人创作的朗朗上口的诗句,这些充满童真童趣和生活气息的诗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如果说,课本中的诗词离这些乡村孩子的世界很远,那么,李树喜老师的这堂讲座无疑拉近了他们和诗之间的距离。相信,这堂课将会是一颗种子,从此,种在了孩子的心间,它随时可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短短的一节课,李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循循善诱,面对孩子的懵懂无知,他极尽耐心与包容。最令人感动的是,他的爱人在听完讲座后一直表扬这些孩子,说他们充满灵性,是一块块有待雕琢的璞玉。两位老师的爱心与襟怀,是这场讲座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诗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桔林的秀山丽水引来了李树喜老师一行五个人。他们个个都是专家学者,都对中国的文化产业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其中,李大白老师,著名学者、作家、诗人、书法家。著有《李大白文库——文史哲艺类稿初编》14卷,荣获河北省政协颁发“资深文史研究工作者”;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户主。刑之老师,现任人民书画院秘书长,北京广彩瓷博物馆馆长,时代鉴藏(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京东燕郊高新区管委会顾问,文化产业促进办公室主任。著名书画策展人,社会活动家,评论家,鉴藏家。李玉川老师,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昌平士官学校讲师,正团级转业干部。现任重庆驻京机构党委委员,北京重庆开州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北京惠通博文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昌平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武术家、歌唱家。而李树喜老师的爱人蒙秀芳则是一名翻译,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也如李树喜老师一般,温文儒雅,亲和友善。

来闽的这几天里,他们走访了东桥义由古窑址,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窑址。闽清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南宋年间,历来享有“东南瓷都”之美誉。专家们来到遗址,在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细细品味,久久徘徊。这一天里,慧眼识珠的他们收集到了来自远古时代的陶瓷碎片以及陶器,并对此兴奋不已。这些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古物,因为遇上了识得它们的人而重新焕发生机。

山水赋于文人灵感,而文人却让山水有了灵气。除了拜访山水,拜访地方人文历史,行事低调的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于桔林乡采摘过桔子后,这群诗兴大发的文人雅士便挥毫泼墨,在这青山碧水间留下了经久不散的墨香。李玉川老师用嘹亮的歌喉点燃大家的激情,歌声穿林越江,在小小的桔乡留下了大大的惊叹,想必那时,一定是水在听,风在和,山在陶醉。诗之末句“直把桔香变墨香”,道出了“山水有灵,文人深情”的诗墨情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