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憤怒”

從生克的角度解讀,媽媽爲孩子的“印”,是爲孩子提供生助和支持力量的人。所以,一個人融入環境及人際交往能力的高低,與他和媽媽的相處模式直接相關。

因此,“媽媽”這個標籤,讓很多女人揹負了太多道德壓力。

這個社會爲女人呈現了鋪天蓋地的完美媽媽形象。

本該成爲卻無法成爲的“完美媽媽形象”讓很多女人自責不已。於是,從準備成爲媽媽那一天開始,慌亂、忙碌、焦慮和隱忍成爲女人的常態。

青青是個要強的女人,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一方面努力把經營的店面打造爲同行業佼佼者,一方面絲毫不放鬆對兒子的監管和照顧。

她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陀螺,白天在店裏忙到頭昏腦脹,晚上回到家依然要面對孩子的喫喝拉撒。

這樣的她自然“慣”出一個懶惰而自私的老公,不但不能幫助她經營店面,甚至還指責她不溫柔,不顧家。

青青本我“丁火”,希望得到認可和鼓勵,在老公每天的挑剔不滿中幾近崩潰,但卻隱忍着不去理論,因爲她想做個好妻子,好媽媽。

即使忍無可忍選擇離婚,青青仍然要求兩人“離婚不離家“,因爲她想讓孩子有個“完整”的家。

當孩子的表現讓自己不滿意時,青青內心憤怒會不自覺拉下臉。兒子膽怯的問她是不是生氣了,她卻故作輕鬆:“我沒生氣啊。”

工作的忙碌,夫妻之間的僞裝,孩子成長帶來的各種煩惱……壓抑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是會尋機爆發。

往往可能只是兒子的一個小小錯誤便導致青青瞬間失控,一頓亂喊亂叫讓兒子莫名其妙的受到驚嚇,而冷靜後的她又開始自責、愧疚,不斷跟兒子道歉。

在擰巴的環境中久了,兒子變得沉默、膽小,不願與任何人交流。即使在學校受到同學欺負也只是盡力躲開,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面對兒子的各種狀況,青青一直活在自責中,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只是在假裝和諧——委屈隱忍——壓抑爆發的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

我初中時的女體委性格活潑開朗,敢愛敢恨,敢於對不喜歡的事情說“NO”,她是我們很多女同學的榜樣。

大家都以爲她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後來才知道,家庭幸福是真的,但算不上“完整”。

女體委的爸爸媽媽是離異狀態,她爸爸是我們的體育老師。幾乎每個週五放學,我都能看到一個女人來找他們,和體育老師一起牽着她的手走出校門。

同桌告訴我,那是體委的媽媽,是個很能幹的女人。因爲和體育老師性格不合,和平離婚。據說兩個人在一起時各種習慣都不同步,觀點不能達成一致。

兩人覺得要麼彼此改變,要麼分開,在一起卻互相傷害的狀態對孩子影響不好。

他們尊重彼此的想法,一直試着坐下來溝通各種事情,但很快會爲了捍衛自己的觀點而爭吵起來。

兩人再三考慮並徵得女兒同意後選擇了和平分手。

只是在陪伴女兒的事情上,兩人達成一致性,每個週末一起陪女兒聚餐或出遊,給孩子一個完整良性的陪伴。

體委很清楚父母的性格,在一起時劍拔弩張,分開會平和許多。

兩個人爲了她能夠定期相聚,且比以前更用心的愛她,疼惜她,所以體委從來不覺得父母的分開給自己帶來傷害。

當有人問及這個話題,她能夠坦言:“爸爸媽媽都是直爽的性格,能夠真實的表達他們各自的憤怒,不相互折磨而選擇放手是明智的選擇。他們分開後我依然感覺很幸福。”

今年夏天遇到初中同桌,她說體委現在依然是個“有脾氣”的人,從來不逃避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敢於直接和老公、孩子溝通“辯論”,面對面解決問題。可能是因爲一開始養成的習慣,他們家人都很擅長和彼此的“壞脾氣”相處,所以小日子過得熱熱鬧鬧,有滋有味。

人有喜怒哀樂,“有脾氣”應該是我們基本的情緒之一。

爸爸媽媽只是個角色,而不是超人。就算是超人也會累,也會犯錯,也會無能爲力甚至煩躁憤怒。所以學會覺察、接納並面對憤怒情緒纔是需要學習和鍛鍊的能力。

我們的情緒,不能只靠隱忍來壓抑,也不能只靠發泄來擺脫,而是要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

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浩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爲定時炸彈。而他的另一面“班納”就一直想壓抑內心的怪獸浩克,所以經常畏首畏尾隱忍情緒,從而讓她更容易被欺負。

被欺負的班納會發怒爆炸成爲怪獸浩克,最終害人害己。

鋼鐵俠告訴班納:“你有辦法讓二者和平相處的。”

通過不斷地感受和練習,作爲控制“意識”的班納不再壓抑浩克,而是接納、習慣浩克,兩者能夠清晰知道並允許彼此的存在。

最終,當需要戰鬥時,班納可以掌控情緒喚起浩克來贏得勝利。

人是社會性的,難免遇到差異的性格和不同的聲音,產生憤怒情緒是一種正常存在,它可以讓我們清晰立場,辨別內心的真實訴求,沒必要因過度擔心而壓抑和控制。

壓抑的終究會爆發,控制的終究會反抗。只有真實面對,找到疏解的途徑和表達的方法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當孩子問你是不是生氣了:

你可以黑着臉說:“我沒有生氣……你好好寫作業我就不生氣了”;

你也可以坦誠:“是的,我現在很生氣,甚至有些憤怒……但這並不妨礙我愛你……請允許我平靜一下。”

當另一半的語言讓你感受到不尊重時:

你可以強忍着委屈不說話;

你也可以奮起反擊,以牙還牙;

你還可以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我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但你這樣直接的說話方式讓我聽起來有點不舒服……”。

憤怒雖然是負面情緒,但沒有憤怒也無法感受和捍衛自己的主張,更無法對抗不公平待遇,保護我們該有的權益,所以憤怒是重要的,只要它不失控。

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嘗試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讓孩子看到溝通帶來的釋放和情緒疏解的過程。

孩子不需要一個只知道隱忍的媽媽;

不需要一個忽而溫柔忽而暴怒的極端媽媽;

孩子需要一個真實的,懂得如何表達愛和情緒、表達心聲、內心有力量的媽媽。

我們是媽媽,但更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做不好很多事情,但我們一直在努力。

作爲媽媽,我們只需要放鬆下來,面對自己的“不稱職”、“壞脾氣”,藉助五行規律在生活中不斷刻意練習如何更恰當表達內心的聲音。

作爲媽媽,我們需要適度保持“憤怒”。同時不忘每天面對鏡子嘴角上揚,給自己一個微笑。我們不只因爲快樂所以會笑,我們會快樂因爲我們在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