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分享的

前两天听了一个小讲座,讲座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关于新概念英语。

主讲老师说,现在对于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大概分成了两个极端:

一种观点认为新概念教材非常的经典,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另外一派的观点呢,认为应该用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教材。

主讲老师说,他认可第一种观点,他认为新概念英语非常经典,是非常好的教材,不存在过时,大家可以拿它来进行英语的学习。

主讲的这位老师,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英语最高赛事,在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打败众多英语为母语的演讲家获得世界冠军,并受到英国菲利普亲王接见并颁奖,成为中国第2个该皇室奖学金的获得者。

不但如此,这位老师还有着丰富的教学及教师培训经验,对英语教学法有着独特的研究。

关于这位老师本人的英语学习经历,我也看过一些资料。

他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具有多么高大、洋气、遥不可及的生活学习经历。他在读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贵州省的一个偏僻小县城(是的,不在一线城市,甚至都不在贵阳)。在他的中小学时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的教学资料,当然也没有这么多的教学流派和教学理论。他说他小时候,比身边别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显得先进的地方,就在于他比较早的就开始接触新概念英语。他小学五年级开始到贵阳的一所英语学校系统学习英语,风雨无阻,坚持了六年。几乎一直是以新概念英语为主要教材和主要的学习来源。

虽然不直接教授基础阶段的学生,但这位老师对于处于基础阶段的学生有这样的建议:

“对基础阶段的同学,系统性意味着遵循语言学习从易到难的方式开始学习,不会一开始上手就手足无措。最好的系统性的代表便是教材。教材的编纂要循环上升,逐层进步。我之前有篇文章提及了《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惠及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英语学习。亚历山大先生在这本教材中出神入化的使用了reoccurence(重现)的方式,奠定了现今评价教材的金标准之一。换言之,对于基础阶段的同学,如果没有按照一本教材来学习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应该被称作学的不系统。”

这位老师强调说:

“另一个评价是否系统的标准是,谁是你的英语老师?武学也好,书画也好,都特别强调传承有序。老师是科班出身,即便教学中没有激情与活力,甚至是照本宣科,但给学生的基础训练,往往是最扎实的。非科班的老师,很有可能在英语其中几项中做得出神入化,但是平衡感与相关性。还是略微欠缺。”

主讲老师还提到他自己大学进了英语系之后,发现自己的幼功不好,底子薄,尤其是在写作上,行文造句都不得法。回想起来,还是小的时候说的多,写的少,背的量也不够。

大学4年,他每周至少要写1万字的英语作业。而且大一大二两年,天天下午和他的一位大学老师练演讲,老师帮他逐字逐句的改稿子。

主讲老师说:“这应该是我科班训练的起点。”他说,他的那位大学老师的口语发音不算惊艳,但是出口没有错误的句子,一旦落到写作上,绝大多数英美人士会自叹不如。科班出身的老师如果做不到“长板特长”,但是一定可以做到“短板不短”。

主讲老师说:“至于买本教材,甚至是在网上找些免费资料就开始学起来的同学,钱看上去是省了,但学习的效果要么是进步缓慢,要么是中途放弃,总之是浪费了时间。在初学阶段,教材和老师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确保学的是系统的。”

对于如何教授新概念英语·,主讲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新概念英语的一篇课文就在讲一个语法点,所有的句子都是在围绕这个语法点来展开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量的观察,然后从观察之中能够习得或者总结出规则理论。其实这也是国外的语法教学方法。

二、在教新概念英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得太快了。实际上,新概念这个教材,当年亚历山大先生编撰的时候是为全日制英语学习者编撰的。他没有要求学生一天必须学完一课,很有可能是一周才学了两三课这样的一个教学进度。

现在市面上的英语培训机构,恨不得一天教你四课。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是教材的问题,而是学生根本吸收不了。

主讲老师说,他认识一个北京的孩子,初一的时候新概念三册就学完了。老师说:“但是你说他的水平够吗?他肯定不够。我跟那小孩聊一聊,发现他其实也就是刚刚摸到新概念二册的这个门槛的水平。”

老师说:“学习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周期,它需要慢慢儿地去进行堆积,而不是说报一个暑假班,一口气把第二册学完,他的英语就好了。”

老师建议,应该还是比较常见的以一年为周期,学完一本。甚至对于部分同学来讲,一年的周期学完半本也不慢。


关于这一点,我其实很有感触。当年韵韵学习新概念英语,由于跟着我的培训班学,一周上一次课,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孩子在家没有听读的习惯,我们课堂上还要花大量时间教读,所以,其实一个课文最少得上三周,两周的课用来听读训练,一周的课用来学习语法。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学新概念第一册,其实差不多到五六年级才真正学完第一册。当然,这只是以新概念第一册作为主要教材,其中还补充了相当多的习题课。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而学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考试中拿高分。拿高分,跟学习真本领,没有一丝一毫的冲突,相反,是否能拿到高分,是学生是否学到真本领的一个检测。而要拿高分,适当的刷题必不可少。

我认识的很多妈妈有这个困惑,孩子已经学完了新概念第二册,可是英语成绩仍然一塌糊涂。妈妈们困惑,问题在哪里?我的孩子还要继续学习吗?

我觉得,这个得问问家长自己,是否有急于求成的心态?

有时候,培训机构的老师,不得不迎和家长这种心态。

“学习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周期,它需要慢慢儿地去进行堆积,而不是说报一个暑假班,一口气把第二册学完,他的英语就好了。”这句话,真知灼见,值得思考。

三、要听、跟读新概念英语。

主讲老师说,他一些年龄较长的英语学习者,他们好多人都口语特别漂亮,发音特别好。他问过他们,说你们的这个语音是从哪儿学的?那时候也没有美剧,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材料。大家给出来的答案,就是模仿新概念的教材。当年北外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教发音的老师,给北外英语系的学生大一,用的就是新概念英语。教发音,不是仅仅的去讲音标,而是把它放在了文章当中告诉学生,与此同时,让学生多去听。所以新概念的教材一定要多听。

四、新概念是非常好的一本写作教材,它体现在了课后的练习当中。其中有一个对写作特别有帮助。比如一篇文章有20行,他针对每一行每一句给你提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你如果回答出来了,基本上就是文章的全部的内容。所以它其实也是一个默写练习,非常有效果。主讲老师说,他非常推荐大家要去这个练习。

我对我的学生的要求是每课都要背诵、默写,第二册,要求模仿写作。应该是同样的原理与要求。

主讲老师认为,新概念这本教材比现在的很多所谓国际流行的教材都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在于它很适合中国人的一种学习习惯。

很多所谓国际流行的教材,其实对老师要求特别高,而且对同学的要求也特别高,甚至对课堂有多少个学生要求都很高。所以那些所谓的国际主流教材很多老师没法儿用,不能说这些老师不努力不用功,是有些教材确实不适合具体情况。

像《走遍美国》、许国璋英语等,就是当年改革开放从70年代末开始,在80年代堆积出来的一些非常好的教材,其实都是值得我们中国学习者重新再去发掘。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教材。虽然有点老,但仍然是经典,值得大家好好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