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群&以前的居民大院

      昨天小时候的邻居群里就某一个问题讨论了一晚,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恍忽又回到小时候的家属小院里,听着大人们讨论一些问题。讨论的问题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以前住居民大院时,各家各户没有什么隐私,吃什么饭穿什么衣家里说话声大点,全院都知道。如果邻里之间关系好,互相帮忙,确实方便很多。小时候大人有事出门,邻居帮忙照看,是经常现象。记得有一年春节刚过,还没开学,邻居王姨一家带着不到1岁的孩子从婆家回来,天寒地冻,屋内水杯里的水都结成冰坨。我母亲和旁边的张姨张罗着,先把孩子抱到我家,再帮忙生火,烧热水,直到室内温暖了才抱孩子回去。我爷爷从老家来看我们,也是一个冬天,进小院时就有热心的叔叔帮忙送到家门口,父母都有事不在家,张姨帮忙送水送汤。

       除了家长里短的帮忙,我记忆最深的,是这些老师们讨论各种问题,涉及范围太广了。那时太小,很多听不懂。崔叔叔是老北京,边讲边模拟老北京的风俗文化,声情并茂,逗的我们些孩子哈哈大笑。于姥姥总爱看一本老像册,对着照片讲述这些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那些曲折的故事,只是喜欢看那些穿旗袍烫发的窈窕身影。江姨常讲大学时的各种活动,五四青年节在广场上集体跳青年圆舞曲;房姨是印尼华侨,她经历的事就更有意思了。

      80年代我们纷纷搬家到不同的区域,住进了楼房,但是环境改善了,却没有 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那个年代的媒体也常报道说住了多年的邻居却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

       QQ开始使用时,大多是年轻人,后来是工作中传文件讨论问题,直到微信出现,普及到小孩和老人,朋友同事同学邻居们纷纷开始建群,好象又回到欢声笑语的居民大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