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讀史】家訓的力量之28—一個人的名字

一個人的名字是這個人在世上的代碼。其中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和期許。

但也有人認爲,一個人的名字對其行爲會有一定影響,換句話說,名字和命運可能有某種聯繫,對此我不敢苟同。我只是覺得,從一個人的名字中可能會反映出一些信息或信號。這裏,我舉一個古人的例子。

“唐宋八大家”裏,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合稱“三蘇”。

厲害的老爹蘇洵,不僅文章寫得好,有《嘉祐集》傳於後世,更好的作品是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爺仨都是一代文豪。

要說對孩子的培養教育,必須得給蘇老爹點個大大的贊。古人講“知子莫若父”,蘇老爹對兩個兒子的才華能力、脾氣秉性真是瞭如指掌,摸個底兒清。從其給兩個兒子的訓誡短篇《名二子說》即可窺豹一斑。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爲者。雖然,去軾吾未見其爲完車也。軾乎,吾怯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僕馬斃,而患也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名二子說》是蘇老爹通過剖析對比兩個兒子的性格特點,闡釋蘇軾、蘇轍名字的由來,並提出作爲父親的誡勉與期冀。

古代時,車與禮儀密切相關。戰國之前,馬不是用來騎乘的,多是用來駕車的。趙武靈王引入“胡服騎射”後才普及學習騎馬。古人在總角這個年齡段,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御”就是駕車。孔子講“信”時,也拿車舉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岳飛的《滿江紅》也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雄壯詞句。

回過頭來,再看蘇老爹給兩個兒子起的名字,雖然跟車都有關係,一個“軾”,一個“轍”,但又跟車都關係不大,無足輕重。

蘇老爹講,在一輛車上,車輪、車輻、車蓋、車軫等各大部件,各有各的用途,有的還擔當重任,不可或缺。唯獨車軾(軾,車前站立之人搭手的橫杆)好像用處不大(戰車上就沒有“軾”)。我也認可這件事,但就是感覺沒有車軾的車,不像一輛完整的車。蘇軾啊,爲父所擔心的就是你性情外向,鋒芒畢露,不知掩飾。

再說蘇轍,普天下的車都是沿着道路上的車轍而行進,但要講到車的功績,從來就沒有車轍什麼事兒。但是,我以爲,遇到翻車死馬的車禍,追責也不會追到車轍。這個車轍,總能在禍福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蘇轍啊,你的性格可以保證你免除災禍了。

蘇老爹果然料事如神,從兩位兄弟後來的仕途來看,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成敗。哥哥蘇軾高才不羈,卻不知韜光養晦,在黨爭中常常惹禍上身,一生爬坡過坎,跌宕起伏;弟弟蘇轍的文采與才幹雖比哥哥稍遜一籌,但是性格平淡、含蓄、深沉,其職業生涯也頗爲順利。

就給孩子起名字這件事而言,對比蘇老爹,是不是可以帶給我們今天的父母一些思考呢?

在今天,爲人父母總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甚至把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和願望都一股腦地寄託在孩子身上,苦心期盼着孩子能有大發展、大作爲,首先就從孩子的名字上動心思、做文章。有的花大價錢諮詢求名,有的在網上測字取名,有的苦思冥想拍大腿拍腦門,總之是生怕名字叫得不夠響亮不夠大,不惜怎麼大怎麼叫。譬如,錢多多、高富帥、白富美,更有王者榮耀、梅賽德斯,甚至連朱穆朗瑪峯都敢叫。網絡用語、電競遊戲、奢侈品牌、名山大川等一概入名,奪人眼球。

要說起名字,古往今來都是有講究的。春秋時期,魯桓公爲給嫡長子取名,曾請教過博學的魯國大夫申繻。申繻講:“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意名生爲信,以德命爲義,以類命爲象,取於物爲假,取於父爲類。”意思是說,起名字大致有五種方法,根據出生時的特徵來取名叫信,用祥瑞的字詞取名叫義,用相類似的內容取名叫象,借用他物的名字取名叫假,用和父親相關的字眼取名叫類。像孔子給兒子孔鯉起的名字,就是源於孩子出生時魯昭公送來一尾大鯉魚賀喜。

今天,我們起名字不一定要向古人那樣講究那麼多,但也還是要注意取名的適宜與忌諱。起的名字要寓意吉祥,叫得響亮,既考慮一定家族傳承,又具有一定文化內涵,避免諧音招笑,降低重名概率。簡言之,爲了孩子的自信自尊,健康成長,還是少給孩子取那些奇葩的名字爲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