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如何合理切换思维模式,做到高效学习?

《学习之道》这本书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美国工程学教授,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讲述了如何更好的学习,以认知科学研究为例证,用简洁有趣的语言表述出来,能让读者再阅读过程种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1.先专注模式,后发散模式

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也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

对于这两种模式的理解,你可以想象下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在专注模式下,手电筒的光束会更紧密,穿透力也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切换到发散模式,光术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常常有这样的时刻,投入很大的精力去专注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是如何冥思苦想也找不到解决办法。

我自己也是经常会有这种体会。我们公司要求每个人每两个月要提交一篇专利提案,每次写专利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大半天呆在办公室查阅论文,却想不出任何专利点子。后来我发现,比起坐在办公室冥思苦想,休息或散步时脑海中反而会不经意的蹦出一个两个的新想法、新创意。

所以,努力工作时的放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情时,精力高度集中,很快大脑就会疲劳,思路不再清晰明了。这时候你如果强迫自己继续专注,效果绝不会有多好。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放松一点,甚至只是换个关注点,让思维从专注模式中解脱出来,转换到自由的发散状态。

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去散个步、打个盹,或是去健身房,或者去做点占用大脑其他部分的事情:听听音乐、运动、冥想、甚至睡觉都可以。

如果想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家,让大脑在眼前的问题上开个小差,溜开一会儿。发散模式不仅会让你以新角度看待学习内容,也会帮你把新观点整合到已知的相关信息上。

2.先发散模式,后专注模式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新事物,或者学习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最好先关闭专注模式,将思维开关切换至发散模式上。

发散也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发散模式下锁定了目标和方向后再启动专注模式,学习才会更有效。

以主题阅读为例,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的学习目的: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你对要学习的领域不了解,也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该怎么学习,没有一个明确地计划。

此时,你需要开启发散模式,或是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先大致翻阅几本与你学习主题相关地书籍,对要学习的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列出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比如,我想进行如何写笔记的主题阅读,学习如何写笔记,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写笔记的方式。

那在我在对记笔记的体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首先是阅读了几本关于笔记的书,根据每本书的目录框架,对这个领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列出学习框架,再专注某一个知识点深入学习。

读书也是一样地道理,在阅读一本新书时,先开启发散模式先用几分钟时间先把书籍从头到尾翻阅一遍,看看目录和前言,对书籍内容有一个粗略地了解。然后你再开启专注模式,开始深度阅读。

所以,我们在开始学习新概念或陌生问题时就开启专注模式,很容易止步不前。

3.在两个专注模式之间留出充分的时间

长时间专注的学习效果不一定好。想一想上学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不是那些每天都埋头苦读的人,反而是那些看着不怎么学习的人。

那些看着不怎么学习的人,能够合理的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如果长时间学习,让自己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不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反而效果不佳。

所以学习时,需要在两个专注学习期之间空出时间,让你的意识完全从手上的问题脱离出来。通常来说,几个小时就足够发散模式取得重要进展了。发散模式不仅会让你以新角度看待学习内容,也会帮你把新观点整合到已知的相关信息上。

就像砌砖墙一样,在专注模式下的工作,就像在为砌墙提供砖块,而发散模式则是用泥浆把砖块逐渐结合在一起。你需要给泥浆留出干燥的时间。如果发散时间不够长,泥浆不能充分干燥,砌出来地墙体自然不会好。

所以,不要想通过几次突击就学会所有知识,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时间加以巩固,只能砌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砖墙。

当然,发散模式的时间也不可太久,则灵感还没来得及传给专注模式就消逝掉了。比如,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及时巩固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必要手段,否则很难搭建出知识的高楼大厦,只能重蹈猴子掰玉米的覆辙。

4.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切换

既然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配合这么有用,那如何做到二者的有效切换呢?

其实,在长时间的专注模式之后,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趁虚而入。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的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了。

比如,你可以去散步、喝茶、打个盹,关键是去做别的事情,让你的大脑逐渐忘掉之前的问题或在做的事情。只要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要做的事情上,再多加一点放松的时间就可以。

大发明家爱迪生就能够熟练的运用技巧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转换。爱迪生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往往会先去小睡一会儿,而非废寝忘食地努力攻克。他会拿着球坐在躺椅上,在身旁的地上放个盘子,然后逐渐放松下来,任由大脑进入自由开阔的发散思维模式。

大脑只要处于专注模式状态下,就会不断地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储备。如果一直处于专注状态,能量迟早会亮红灯。所以,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可以利用发散模式奖励自己。芭芭拉在书中给出了一些激活发散模式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下。

去健身房

参加运动,比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慢跑、散步

跳舞

绘画或涂鸦

淋个浴或泡热水澡

听听纯音乐

冥想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小柠,业余读书、码字

想要和我一起读书学习

添加小柠weixin-muou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