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到烦扰:避免12种错误,请学会这种最好的回应方式

​说话,就是给心理营养,有营养,才有内动力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各种不顺心的,烦恼的事是必然的,每当此时,父母的回应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感觉和价值观……回想一下,当孩子遇到困扰时,通常你是怎么做的?

可能,80%的家长会用“问原因 + 给建议和方法”的方式。

比如,某天早上,孩子跟你说:“妈妈,我的头有点晕”,来,给自己5秒钟想一下,你下意识会怎么回应?

有的会找原因:“是不是昨天没睡好?”,甚至还带着责备:“肯定是看手机看的,叫你不要看那么久手机,你非要看!”

有的给建议:“要不多休息一下,估计会好一些”或者“我带你到医院检查检查,看看怎么回事。”

但是,抱歉,这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是错误的。

再举个例子,某天晚上,孩子跟你说:“还有一篇作文没写完,如果今天晚上完不成,老师明天又要发脾气!”

有的会挖苦:“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老师不训你训谁。“

有的给评判:“怎么拖到现在还没写完呢?你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拖拉拉的。”

还有给安慰性的支持:“对你来说,写一篇文章是很简单的事,你一会就能写好的。”(你是否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回复?)

抱歉,这样的回复也不太好。类似这样回复方式还有很多,经总结,在孩子遇到困扰时,家长通常有12种错误的回应方式(如果需要,请私信我“12种沟通绊脚石”,晚点发给你),关键是在90%情况下,你可能每天在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就是这些话,带给孩子不好的感觉,一点一点地削减孩子的内动力。

那到底该怎么回应孩子呢?最好的回应方式是:【描述事实 + 表达感受】

什么意思?就是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描述你看到的事实(结合上一篇的“如何讲事实”);

第二步,看到并表达孩子当下的感受,记住,是孩子的感受,不是你的感受。

如此,那我们来看一下,对于前面两个例子,到底该怎么回应孩子。

第一个孩子头晕的例子,我们可以这么回应:“你头有点晕,感到有些难受。”

第二个作业的例子,可以这么回应:“今天晚上如果写不完作文,你担心明天老师批评你。”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回应方式,而不是前面说的“12种沟通绊脚石”?

原因1:当我们在表达事实,而非直接给评判的时候,不会让对方

原因2:表达孩子的感受,是为了引导孩子去看见自己的感受,而当一个人看见自己感受的时候,情绪在当下已经平静了很多;

原因3:表达孩子的感受,也是在间接教孩子认识情绪,积累情绪词汇,这是情商建立的一个重要基础;

原因4:孩子在逐步看到自己感受的过程中,有时候,“如何解决困扰”的答案会自然冒出来;

原因5:很重要的一点,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沟通的起点往往就是从感受谈起,当一个人的感受被对方准确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会瞬间感到:我是被看见,是被理解的,这是归属感的基础。

当然,不是所有的交流就到此为止,而是,这是在孩子出现困扰时的第一回应。至于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需要继续倾听孩子,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孩子怎么说来做出回应。

/ END / 

文 | 一点老师 | 原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