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谈写作(十)抒情要恰到好处

抒情就是抒发情感,“不得其平则鸣”。这与网络流行的词汇“意难平”有相似之处,当一个人不能释怀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便会有表达的冲动。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诉求,或者对别人倾诉,或者对自己倾诉。对自己倾诉是为了把这种情感和内在的能量释放出来,使其逐渐失去能量后渐渐“平”下来;对别人倾诉呢,无非就是博得他人的同情、安慰或者共鸣,哪怕只有一个人理解了,对于作者而言,就如同见到了光明,进而释怀。

抒情之前,要有一些必要的的叙述,交代清楚产生情绪的背景和原因,也可以在叙述基础上加上议论,有所见、有所感之后,情绪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来。抒情文中,叙述和议论都是抒情的工具,必不可少,而且同样要保留叙述的真实性,可以不用写得太多太细。

好的抒情文章会把意境描写得恰到好处,让读者有一种忘我的状态和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把读者的情绪带走。那么,抒情文字的程度如何把握呢?

虽说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同样情境的反应不同,程度也会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那么只能按照自己的体验,写到自认为合适的程度即可。既不能让读者觉得隐而未发,也不能让人觉得情感泛滥,做作累赘。

抒情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清淡的,弛缓的。第一种方法,毫不节制,想哪说哪,直抒胸臆,把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层层递进,给人以压迫的感觉,不得不被触动。而第二种方法则显得比较舒缓,尽管情感多而真切,只写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情感,但它是全部情感的灵魂,其余部分暗示读者自己去想象。

叶老引用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隐秀》一篇中的文字,来说明抒情的恰到好处的两个标准,“隐和秀”

并思和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或有晦涩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当内心有至深情感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去用适合的句子去表达和抒发,并不需要苦心推究而得来。有的文章以晦涩不顺畅为深奥,虽然深奥但不是含蓄;有的文章以刻意雕琢求得工巧,虽然工巧但不是秀句。由此可见,情感一定是由内而外的迸发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力量,自然形成,而不是刻意修饰雕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