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区读书活动笔记之八

巧妙设疑,整体把握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片段

教师设置的问题:

1.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这个整体感悟环节的抓手非常不错。我在上小说的时候,特别喜欢在上课之前就点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好像这样就能点出概念来,显示自己的专业。然后再把三要素套进文本里面去,这样显得非常的生硬。然而不这样做,又不能跟前面的概念刚对应。把文本剖开,一点都不具备美感。

而程老师这个问题设置得很好。不仅带动了学生去阅读文本,去搜寻信息,而且巧妙地把小说三要素的“人物”这一要素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了解,搜寻,理解,体会。初步通过人物的语言,去理解人物的个性。)

2.请同学们把这种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这一系列的问题则是理解了小说三要素里的“环境”,人物在什么环境下说了什么话,这样说的缘由是什么。既理解了文本,又理解到环境的变化,导致人物语言的变化。)

3.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学生寻找有关“盼”细节,又一次走进文本,带着另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理解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竟”字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乎意料的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这个细节是菲利普一家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极限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所以表现了盼的程度之深。)

就在不动声色之中,把小说的三要素都梳理好了。

这个环节中还来了一个对联: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让学生来拟横联:人不如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