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遇到困扰,如何向孩子表达情绪和想法?请包含这3部分

生活中,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导致父母烦躁、愤怒、难过、担心等情绪的事情一定会存在,对一部分家庭来说,甚至是家常便饭。

那么这种“父母有情绪,内心不好受”(但孩子没有,孩子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的情况下,父母该如何表达呢?(本文讲的只是“表达情绪”,而不是“处理情绪”或“自我调整情绪”)

通常,我们会较多听到类似下面的话:

“你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我今晚必须听个课,你最好不要来烦我!”

“你怎么能边做作业边看手机呢?”

“你真是太懒了。”

“你真是一个很乖的小天使!"(是的,即使是用“甜蜜赞美”,通常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被评判就被操纵。)

类似的话,对很多父母来说,说的肯定不少,但事实上,并不可取。我们把这种对他人或事物的陈述、评判、猜想、评价、贴标签等称之为“你信息”。由于没有人会喜欢被贴标签、被打上烙印或被分类,因此“你信息”常常会让他人感到受伤害,从而引起他人采取防御和抵抗的姿态。也就是说,“你信息”在沟通中往往不起作用。

那到底该怎么说呢?哈,就相反,我们要更多使用“我信息”。

阅读并比较上图中“你信息”与“我信息”,感受一下这些不同沟通方式的带给孩子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实际情况中,具体该怎么表达?

应包含三个部分:【描述行为 + 明确影响 + 描述感受

举例:你和另一半在谈工作,孩子将声音调很大,致使你们根本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为此,你的情绪蹭 的就上来了。

5秒钟想一下,这个时候,通常情况下,你会怎么说?

我们建议的回应方式可以这样:“当我和爸爸/妈妈在谈工作上的事情,你将音乐声音调的很大,导致我们无法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我感到很烦躁。”

其中:

“我和爸爸/妈妈在谈工作上的事情,你将音乐声音调的很大”是在描述事实和行为(是跟孩子的相关的行为);

“我们无法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是带来的明确的影响(是给父母带来的影响,不是孩子的);

“烦躁”则是描述感受(是父母的具体感受,不是孩子的)

再看另外两个例子:

“我们约好下午2点去参加活动,但你3点才到家,我真的有点生气,因为这把我们下午的计划全打乱了。”

“当我回家看到垃圾没有扔出去,我感到烦躁,因为厨房里气味难闻而且到处是蟑螂。”

也就是说,当父母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而拥有困扰时,父母不是发脾气,不是闷声,不是命令和呵斥等,而是需要直接告诉孩子,现在发生可什么让我有什么感受和影响

为什么要这么表达?

最大的好处是:既表达了你想要表达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又带给孩子好的感觉。它能够在避免责骂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如何伤害了父母,并了解到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勇于负责并协助父母缓解和解决困扰,因此在改变孩子行为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当家长遇到困扰,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


/ END / 

文 | 一点老师 | 原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