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好奇拿起的書又因沒耐心而放棄,怎麼辦?

提起閱讀,似乎更多是學生們或職場人士爲了應付升學或考證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研究表明,堅持閱讀和鍛鍊可以減少癡呆風險。讀小說的人在大腦的語言和感官運動區域有更多的神經連接,有助於揣度心智。一項新的社會研究學派的調查還顯示,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會導致情商出現短暫但可量化的飛躍。

不管閱讀有多少“好處”,都越來越難以成爲“無用”的愛好,爲什麼會這樣?戴蒙·揚的隨筆《閱讀的藝術》,結合自身經驗,從童話到推理小說,從科幻作品到哲學,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一一道來,闡述了良好閱讀必備的六種美德:好奇心、耐心、勇氣、驕傲、節制、正義。指引我們更自由快樂地享受閱讀。

作者戴蒙·揚,澳大利亞作家、哲學家,墨爾本大學榮譽研究員。被譽爲澳大利亞的“阿蘭·德波頓”。著有《如何思考鍛鍊》、《花園裏的哲學》和《分心》等。

好奇心,抵抗麻木的存在

作者以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對西方哲學思想的深遠影響,展示了好奇心的強大作用。作爲公元前5世紀初前蘇格拉底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巴門尼德提出了關於思想與存在的理論,他唯一的存世作品《論自然》,只有短短兩頁紙,幾個世紀的複製再複製造成了很多差錯,可正是謎一般的碎片激發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海德格爾等衆多研究者的好奇心,他們對殘缺片段的修補,成就了他們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地位。

這讓人想起曹雪芹的《紅樓夢》。這部傳統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因流傳下來的版本不同,前80回與後40回的作者之爭,書中的人物、詩詞、戲曲、現實世界與神話世界交織的寫作手法,吸引了無數人。在學術界產生了專門的學問──紅學。

簡單的謎題是無趣的,好奇心既不功利,也不一定是要努力完成的專業義務,它往往會產生不可預測的結果。

耐心,用歲月沉澱的經驗等待閱讀的光輝時刻

當遇到長篇的文章或冗長的情節,會讓人因沉悶而失去閱讀的耐心。培養耐力,不僅是爲了耐力本身,而是爲了有價值的結果。小說語言和心理描寫上的複雜細緻,邀請人們走進他人的內心世界,並讓人更加敏銳地感受到他們的煩惱。

作者以享利·詹姆斯的《金碗》爲例,這部小說中,詹姆斯詳細描述了古董商。

店主個子不高但很有趣,他從不強求客戶買他的東西,靠對品質的不懈追求而出名。因爲當你去他店裏時,他大部分時間是沉默的,沒有那種非常強烈脅迫你購物的感覺。這位有名的店主用他那雙非凡的眼睛緊盯着每一個顧客,當有顧客在考慮買哪一個商品時,他總是會出現在顧客面前去引導顧客購物。

這段對商人的描寫並非隨意而爲,因爲他對小說情節發展至關重要。

相信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這部長篇僅有名字的人物就四百多個,剛開始讀並不輕鬆,但沉下心,仔細品味帶來的回報是豐厚的。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看《紅樓夢》感受不同,所以白先勇認爲《紅樓夢》是“可以看一輩子的天書。”

一二十歲時看到的是寶釵黛的愛情;進入職場看到的是利益糾葛下的人物紛爭;中年後再讀,更多體會到曹雪芹的悲憫之心,寶玉的出世,賈政的入世,賈府的由盛而衰終究是紅樓“夢”一場。

節制,閱讀需要與思考相結合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熱衷藏書的人這樣形容自己。事實上,癡迷於某種類型的閱讀也是需要警醒的。何時需要節制?當你對歡愉的熱愛勝過它們的價值時。作者說,放縱不是意志的失敗,是價值的失敗。

沉迷於某類文學作品,相當於選擇了一個最熟悉的世界,認同簡單的東西,從驚訝、挑戰、冒險中退縮,逃進一個舒適的世界中。

叔本華認爲思考與閱讀往往是矛盾的。思維是自由和自發的,而閱讀通常是盲從和乏味的。經過深思才能獲得真知。尼采也認爲,思想主要來源於書本的人,根本就不會思考。閱讀之外,尼采還喜歡森林、湖泊、舞蹈、歌劇。

作者在書中寫道,我之所以讀書,是因爲喜歡閱讀的經歷。也許是在讀簡潔美文時被激發的思辨;也許是書中的某個場景勾起的懷舊之情,或因某個人物產生對自己的尷尬認識;也許只是沉浸其中短暫逃避生活的痛苦。閱讀不需要理由,它本身值得嚮往,還等什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