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怎麼教——《陀螺》教學聽課有感

學習目標:

1.能在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註,並藉助批註進行閱讀。

2.能借助表現心情的語句體會“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3.能說出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能借助表現心情的語句體會“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說出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陀螺》,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這段有趣的童年經歷!陀螺又叫什麼?

出示:冰尜兒、鴨蛋、角錐、小木頭塊、醜鴨蛋。體會到什麼?

回顧內容,體會深的地方作批註

1.課文圍繞陀螺寫了哪些內容?(說、做、得、鬥、悟)

2.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了一種閱讀的好方法,作批註,批註的角度有很多。今天,我們主要是在我們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註。請大家默讀課文,在你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註。

3.生彙報批註。(我發現大家體會比較深的地方集中在作者心情的變化上,那我們就一起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找找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語句。)

三、感受心情變化的過程

1.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找找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語句。

2.是啊,我們看小小的陀螺卻牽動着作者的心。剛開始做陀螺時,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3.出示句一:

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預設:沮喪。(板書)具體是從哪些詞感受到的。

4.總結:所以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的時候,我們的體會會更加深刻。

指導朗讀:爲什麼我的心情如此懊惱?從中可以看出,陀螺對我來說(何等重要)!是天大的事啊!那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看,讀出“我”那種愛而不可得的懊惱!

5.總結過渡:本來這種心情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作者卻通過他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出示ppt批註)

文中其他幾處描寫心情的語句也同樣精彩,現在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

6.學習提示:快速默讀勾畫出來的其餘四句描寫心情變化的句子,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兩處,進行小組交流。

7.句子二: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老想象着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好,來看看這句,大家批註了什麼?

預設生:因爲叔叔要送我陀螺,我很開心、激動、渴望。(板書:渴望)

從哪寫詞可以看出來我的渴望?你能來讀一讀此時我的狀態嗎?

8.我終於得到我夢寐以求的陀螺。(出示圖片)

9.可就是這樣的一隻陀螺,當我得到它時,我是極其(高興的,板書)誰來讀一讀我此時的“極高興”。

句子三:尤其當我看到這枚……(你在這裏做了什麼批註?)

10.大家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時刻?迫不及待想要一顯身手的時刻。指導朗讀。

11、過渡:是啊,這麼想露一手,可我的陀螺剛一露頭,我的態度就180度大轉變了!我從“手舞足蹈”變成“士氣大減”,此時我的心情是(尷尬、沮喪)。

12.我是不敢向任何人挑戰的了,可一個大陀螺的主人卻傲慢的向我挑釁!

13.一個不倫不類的“鴨蛋”和一個帥氣的大陀螺,任誰想來,結果都是(毫無懸念的)。那誰來向我們播報下當時的戰況呢?(讀大陀螺……徹底潰敗了。)

14.看到這一幕,我此時的心情是(歡樂、自豪)(引讀:當我的這枚不倫不類的鴨蛋戰勝帥氣的大陀螺時,我不禁感慨:……;當我士氣大減,不敢向任何人挑戰,卻看到,這個小木頭塊,頑強的出奇時,我不禁讚歎:……;當那隻大陀螺在我的小陀螺手中徹底潰敗時,我恨不得告訴全世界:……)

是啊,這隻看上去不倫不類的小陀螺,卻給了我極大的快樂和由衷的自豪。但它帶給我的僅僅是這些嗎?

四、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我還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誰來聯繫陀螺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用鬥來量一樣。就像文中不倫不類的小陀螺卻能戰勝帥氣的大陀螺一樣。)

3.醜小鴨生出的醜鴨蛋,爲什麼是醜小鴨生出的醜鴨蛋呢?因爲它就像醜小鴨一樣,其貌不揚,卻能蛻變成白天鵝,帶給我們驚喜。)

4.那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

5.這裏的人不可貌相,僅僅指的是長相、容貌嗎?不是。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看起來普普通通、其貌不揚,卻能帶給我們無限驚喜和震撼。

6.咱們班的苗平時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靦腆地、文靜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她的視頻(觀看)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英姿颯爽的苗。不得不說啊,真是……。

7.這個啓示也告誡我們平時該如何做?(不要因一面之交就輕下判斷,我們要通過長時間 的解除也能慢慢更全面的瞭解一個人)五、總結學習了批註、道理,像小陀螺一樣,越挫越勇。

六、佈置作業熟讀文中表現“我”心情的語句,學習通過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心情,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20.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聽課後記

對於這篇設計我有幾點思考,想和大家溝通交流。

一、課文的編排位置

統編教科書每個單元中的課文排位,都是非常講究的。《陀螺》一文在本單元最後,要求在“體會深”的地方進行批註,顯然難度係數最高。

本單元之前的幾篇課文學了什麼呢?本單元首篇《牛和鵝》,教學了批註的角度;《一隻窩囊的大老虎》教學了針對不理解的地方集中批註。在明確了之前的課文都教了什麼之後,在本次教學中,就要做好迴避與區分。前兩課教和學的味道更濃,而到了最後一課《陀螺》,重點就是用和練,結合自己前兩課所學和本課的體會,自由發揮,在體會深的地方自主批註。教學時,“學”的時間要相對減少。“運用方法,自主批註”的環節,應當成爲主要板塊。

二、體會深的地方指什麼?

教案的第三板塊,感受心情變化的過程共有19個步驟。那麼,體會深的地方指的僅僅就是心理活動嗎?

我想探討的是,體會深的地方是不是還應該有

1.類似的生活經歷

2.寫得好的地方

如修辭、寫法

本課的寫法大詞小用  小詞大用沒有涉及

大詞小用

兩隻旋轉的陀螺奮勇搏鬥,旋風般撞向對手,剛接觸,又各自閃向一邊,然後重整旗鼓再戰。

我從小就不甘人後,更不願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見到岳家軍,一戰即敗。

結果呢, 大陀城在這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對手面前,徹底清敗了。

小詞大用   

於是四處尋找木頭,爲削出得心應手的陀螺,就差沒把椅子腿拿來“廢物利用"了。

然而世間許多事都是不可預料的,追求和平”只是我的個人願望,小夥伴們不甘寂寞,一個打陀螺的主任開始做慢地向我挑釁。

老師可參考以下微課


3.有啓發的地方

只處理心理變化,算不算窄化教學目標?

3.課外拓展

在課文最後一處拓展的時候,老師拓展的是對於課文最後一句的理解。

我個人覺得拓展,至少在這個單元要回歸工具,如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批註,深化批註這個意識,在課下能繼續沿用,在和自己的對話中,深入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