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读史】家训的力量之29——古诗中的父爱

古人讲,严父慈母。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总是严厉的、苛责的,母亲多是慈祥的、温暖的。长大以后,我们渐渐懂得,父爱与母爱的基点都是爱,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给孩子成长中的帮助也不同。

夜读古诗,读到几位大诗人写给孩子的诗,真心感动。

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有一首写给幼子宗武的诗《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延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涓就徐倾。”

在给孩子过生日的筵席上,杜甫出口成章:孩子,你是何时出生的呢?我记得是重阳节那天。自从我写给你的诗广为流传,我们父子一起出名了。诗歌创作是我的专长,以此分享父子之情也是首选。我希望你能用功读书,熟知《文选》,明悟事理,不一定非得学老莱子那样彩衣娱亲。即使我现在身体有恙,仍然要为你开一场生日Party,身体弱,坐不住,那我就斜靠着。举起杯,喝一小口,借这杯生日的美酒为你祝福。

老父幼子,舔犊之情,漾出诗外,感人至深。

再读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的《洗儿诗》。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坎坷。被贬黄州时,侍妾朝云为他生下一个儿子,高兴之余,他从自己的遭遇中总结反思,痛定思痛,写下了这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说,谁生孩子不是希望孩子聪明伶俐呢,可我却被所谓的聪明耽误了一生。我宁愿这个孩子笨一点、慢一些,只要无灾无难,官至公卿就好。这位当爹的净讲大实话,希望孩子成长过程要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追求目标却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这不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嘛。当然,他也有可能是在不动声色地隐喻当朝那些高官多是“愚且鲁”的笨蛋呢。

更有意思的是,明末清初的诗坛盟主钱谦益,姑不论他迎娶名妓柳如是的非议四起,也不说他剃发降清的道德问题,只说他读到苏东坡的《洗儿诗》后,写了一首《反东坡洗儿诗》。

“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这位做过明清两朝礼部侍郎的钱谦益,自言“痴呆”,其行为可真不“痴呆”啊,因“水太冷”,无法投水殉国,因“头皮痒”,直接剃发降清,简直就是一个故事精。这位老兄更是直言,生儿子要狷狂、取巧,他事勿论,只求做得大官。呵呵……

读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写给孩子的诗,其中有两首诗在我年少时就留有深刻的印象。

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是陆游督促、引导孩子学习的。他教育孩子读书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还有一首《示儿》诗,是这位爱国诗人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和命运抗争一生的最后的呐喊,是诀别,是遗嘱,有痛楚,有遗憾,可谓“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古诗中,也有那些生活气息浓厚的、非常接地气的。譬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有一篇《责子》诗,虽说有点絮絮叨叨,但把当爹的拿几个熊孩子一点辙没有,只能借酒浇愁、自解心宽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颇为搞笑。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诗中说,我已经老喽,两鬓斑白,肌肤松弛。可家里的五个熊孩子,却没一个爱学习。老大超级懒,老二不读书,老三老四不识数,老疙瘩就知道吃。唉,这就是命运啊,只好知命认命,得过且过,我还是没事儿喝上两杯吧,别跟着操那闲心了。五柳先生这爹当的,是无奈,是洒脱,还是恨铁不成钢呢?

父爱如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