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概要

在不確定的時代,快速提升你的思維方式,輕鬆做出理性決策,獲得確定結果。

把問題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是這本書的中心表達。

按照書中所述,遵循4大原則、5步應用、10個習慣。將它們不斷練習,就可以成爲職場中人或企業領導,或個人手中的利器,將面臨的問題一一化解。

下面就把這些要點簡要概述:

一、四大原則

1、數字說話:現代社會所有真相大部分最終會彙總成數據,並以數據形式呈現和存儲。只有數據與邏輯結合在一起時,我們才能發現和表達真知灼見。

2、洞見由於表象:“表象”是每天都能見到的看起來紛繁無序的事件和各種信息。“洞見”是能連接所有相關表象的筋絡,是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

我們的目標是把數據變成信息,再把信息變成洞見。

——卡莉·費奧瑞納,惠普前總裁

所以說洞見由於表象,表象爲洞見提供養分。

3、MECE原則:它是四大原創的核心原則。是自上而下方法論的利刃,也是思辨者日常修煉的最爲關鍵的科目,要求把要解決的“問題”切分,切分後:“子分類相互獨立無重疊,子分類加起來窮盡全部可能。”

4、假設爲前提:假設是有依據的猜測。“假設爲前提”是在決策過程中根據已有的有限數據先提出問題動因或解法的假想。

然後以該假想爲標靶收集足夠的數據證真或證僞;如此反覆直至假想被數據支持成爲洞見。

“大膽假設,仔細求證”也是現代科學的原則。

二、5步應用

1、定義問題:是把問題的定義和邊界弄明白。

回答“我們到底在解決什麼問題”之問,這幾乎是所有問題解決方法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困難一步。

它的最終產物應該是一個清晰的問題陳述。

2、結構化分析:把確認好的問題,進行結構化的分析,維度和切分,是結構化戰略思維的核心概念。

切問題有四種方法:子目錄列舉法、公式法、流程法和邏輯框架法。

3、提出假設:它要求團隊在項目初期還沒有進行實地調研和缺少必要專業知識輸入的大背景下,用假設方式來準備可能的方案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提出的假設只用於內部討論,而杜絕向外透露。是爲了激發盒外思維和創造性。️有“拍腦子”的傾向。

4、驗證假設:驗證假設,是通過嚴謹的科學方法,驗證之前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

驗證假設需要收集的信息量很大,調研工作分爲兩種:案頭調研和實地調研。

5、交付:首先,項目本身的問題定義要明確、故事線要清晰、論述邏輯要嚴謹、每個支持的數據點要經得起推敲。

其次,嚴肅對待溝通方式並制訂溝通計劃。在正式的交付會議前,項目負責人要與核心決策人員溝通解決方案的大致方向,並得到相應反饋;

要預測溝通過程中決策人員可能的態度,對可能受到的挑戰和阻力作相應的準備,並制訂應急備用計劃。最後,交付的形式和流程要完美。

三,10個習慣

1、反對的責任:在公司內部,要勇於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而這種異議的提出不再是員工的選擇,而是應盡的責任。

2、解決正確的問題:是指在着手解決問題之前,要明確問題本身的正確性,杜絕方向性錯誤。

3、下一層面的細節:是對思維深度的不斷拓展。

4、總結提煉:所有事情都應儘量簡化,但不能損失原味。——愛因斯坦

面對海量信息能萃取出洞見的能力,總結提煉的核心是簡化,但不是粗暴的單純減法。總結提煉的目的,要求把複雜的情況挑“乾貨”,用淺顯易懂平實的語言表述清楚,而不是損失本身的內涵、完整性和準確度的洞見流失。

5、第一天的答案:作爲習慣,要求我們在面對不熟悉的問題時,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1天以內)快速形成初步思路,並與相關人員分享,推進問題解決進程。

6、問正確的問題:問問題者,根據具體上下文,深入探究關鍵信息點,通過問相關問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理解,並最終產生洞見的一種能力。

7、認爲還是知道:“認爲”和“知道”是處於認知兩個端點的標誌性狀態。

“認爲”是起點,是由觀察或思考而引發的主觀判斷或猜測;

而“知道”是科學探究的階段性成果,是真知和洞見。

8、移動時間軸:移動時間軸是思辨者預見未來的嘗試。

思辨者運用結構化戰略思維,利用已知的數據和洞見,憑藉強大的邏輯向前推動時間軸,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清晰地分析未來的多種可能性,並推測每種可能性真正發生的概率。

9、數字和邏輯:思辨者善於用數字和事實支持想法,而這個支持的過程經得住最嚴格的邏輯拷問。

10、知道邊界:這意味着思辨者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僅要知道自己知識和能力的外沿,還要對人類認知的侷限有足夠的認識。

小結:升級你的思維方式,在不確定的時代,養成理性的思維習慣,成爲解決問題的高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