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模仿

今天張翔老師帶領大家學習鏡像效應,鏡像效應指在自我意識心理學中,人們把由於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猶如一面鏡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並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這種現象稱之爲鏡像效應。


我們利用鏡像原理模仿他人,會讓對方感到舒服,也會讓整個場景和諧,更有利於達成有效溝通。模仿包括鏡子影像法和交叉影像法。

鏡子影像法是指和對方溝通時,呈現對方的狀態。比如對方用手摸一下頭,我們也可以在溝通期間不經意的用手捋一下頭髮。對方翹起腿,我們也自然的翹起另一條腿,與對方相互對應,這讓對方及自己都感覺很舒服。


交叉影像法,是指當不適合模仿對方時,我們的狀態可以與對方呈現交叉互補的形式。比如一個男士叉開腿坐着,一個女士就可以打開自己的雙肩與對方互補。當對方用腳不斷的打節拍時,我們可以用手指點動與對方的腳動形成交叉鏡像。


鏡像影像法適用於我們和不太熟悉的客戶溝通,也適用於與孩子溝通。當我們與孩子溝通時,用我們的語音、語調、眼神、動作模仿孩子,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特別願意敞開與家長溝通,那麼我們就容易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當然我們家長的行爲最容易成爲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家長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形成一個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模仿的原理是什麼呢?


人從自然人成長爲社會人,按照社會學習論的觀點,人的學習機制是經過聯想、強化、模仿三個階段形成的。


聯想。是經典條件反射,人可以通過聯想學習態度和行爲方式,讓自己不斷成長。比如,想到不斷進步,就聯想到學習或者和高能量的人在一起。想到身體健康,就聯想到鍛鍊、健康飲食和合理的休息。


強化。人爲什麼能學會某種行爲或者避免另一種行爲,是因爲行爲後的獎賞與懲罰作爲強化物,使某種行爲固定下來並反覆出現。完成某種行爲時給予獎賞是正強化;取消懲罰,已引發所希望的行爲發生屬於負強化。比如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獎勵他看一場電影是正強化,讓他少乾點家務活是負強化。


模仿。是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現象。個體之所以學會某種態度和行爲,經常是對榜樣模仿的結果。兒童的很多態度的獲得,往往是模仿父母或與他關係親密的人的結果。模仿是人們互相影響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分爲有意模仿與無意模仿。今天練習的是有意模仿。


模仿是學習的基礎,是掌握人際互動經驗最簡單的機制。模仿有適應作用,沒有模仿,個體很難適應他所面臨的各種情境。模仿促進羣體形成,模仿會使全體成員在態度、情感和行爲上的一致性提高,增進羣體凝聚力。


如果你想讓自己更快的成長,或者更好的與別人達成有效的溝通,就先從模仿他人開始吧。

12.12深研實修第17:


一、事件(檢視使命和目標):今天老公開車拉我去商場,由於我一直低頭看手機,當我擡頭時發現老公已經進了另一個商場的地下停車場,不是我要去的附近的另一個商場,他說他不去那個商場。我要求他趕緊停車,我早下車直接走過去。老公說“進地下停車場了,不知道危險嗎?不能下車,等停好後再過去。”我感覺心有點急,等他在路中間停下給其它車讓路時我趕緊下車,去到另一個商場了。


二、“心魔”:我被限制,沒有按我的意願行事。


三、心魔的正面動機:我要自由,我說了算。


四、過往資源:今年鄉鎮人員執法工作積極性不高,領導讓我到鄉鎮跑一跑,我感覺這樣做效果不大,我改變了考覈辦法,調動了鄉鎮人員的積極性,工作得到大幅度推進。


五、資源落地:


1.第一步做什麼:重塑自信、植入資源


2.什麼時候做:立即做


3.效果:我帶着這種着急的感覺往回走,找到小時候我正看小說上癮,媽媽讓我去地裏幹活,急的我嗷嗷叫。我想象媽媽允許我看小說,耐心的等我看完我想看的部分,然後我倆一塊去地裏幹活。我感覺我就像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對我說“你是自由的。”我想象我的父母、家人、張翔老師都對我說“你是自由的。”是的,我非常自由。


我又把我靈活的調動鄉鎮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推動工作的資源植入,我感受到我如同巨人一般,對我說:“我可以自由靈活的完成工作任務。”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原本就很自由,我可以自由的做我想做的事情,我是自由靈活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