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禁锢 让生活更美好

原创:小芳        美工: 玫瑰  秀秀

核对:新丽        编辑: 杨荷  晓庆

我今天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傍晚5点多,孩子突然打电话告诉我想吃烤肉,这个时间点,我妈一般开始准备晚饭了,要是以前,我会啰嗦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家里已经准备晚饭,不能出去吃,要改天。而今天,我想到孩子已经提了两三次烤肉,她有美食的需要,我有亲近、良好沟通的需要,当即给了她选择,如果外婆已经准备好晚饭,1、去吃烤肉,大家明天可能要吃一天的隔夜饭菜;2、今晚在家吃新鲜饭菜,明晚去吃烤肉。孩子考虑了一下决定今天去吃烤肉,我同意了,大家都很开心。我想到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改变了命令的旧模式,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心里说不出的开心,也深深体会到选择的魅力,长颈鹿语言的

      第二件事:我需要发一个工作的群通知,在发通知前我自然意识到要写客观事实和自己的需要,最后做行动性请求。晚上和女儿聊天,顺势谈起这件事,她看了我在群里之前和今天发的通知,我问她作为接到通知的人的感受,她说喜欢今天的通知,感觉很舒服,明白自己要做的工作很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做好,不仅影响自己后续的工作也会给对方的工作造成麻烦,而之前的群通知比较官方,冷冰冰,有被命令的感觉。孩子的肯定让我非常开心,有成就感,满足了我分享、支持、成长、被看见、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需要,孩子的参与又满足了我亲近、陪伴、和谐、关注、合作、沟通的需要。我也满足了孩子参与、信任、自我表达的需要。

      第三件事:饭后回家我有事出门了,孩子准备做提拉米苏,打发奶油时找不到厨师机的搅拌球,她和外婆翻遍了可能收纳的柜子也没找到,因为外婆曾经几次放错物品的位置(我们家的一些物品是固定摆放的)孩子找了好几次,这次又找不着,孩子很生气,给我打电话,电话里直接抱怨外婆乱摆放物品,怒气冲冲地要我重新买一个搅拌球。我感受到她的恼怒、烦躁、紧张,希望得到我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明白这些我心里很平静,允许孩子有情绪,我笑着告诉她回家会帮她再找找。回家后我依然没找到,孩子的情绪也已经下来了,我见状就和孩子说:“你找不到东西着急、气愤,妈妈理解”。你打电话给我抱怨外婆乱放东西时,外婆在旁边听了会有什么感受?”孩子说外婆会很难受,我说:“是的,不仅难受还很委屈。你有情绪可以发泄,可不可以避开外婆,在房间或者其它她听不到的地方给我打电话?我理解你但也担心外婆会很难过。”孩子说那重新买一个搅拌球吧,我答应了。过后外婆出来,孩子主动搭肩各种说辞宽慰外婆,外婆的情绪也好转不少。当我同理孩子的感受,和她建立了爱的连接,她又同理了外婆的感受,和外婆建立了爱的连接,爱在循环流动,相互滋养,我们彼此满足了包容、理解、共情、温暖和亲密的需要,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短短几个小时发生了三件事,我的处理并不完美,有许多提升的空间,但我为自己感到欣喜,我开始打破几十年的思维禁锢,遇事能有意识、粗浅地使用非暴的方式处理,特别深刻的感受到长颈鹿语言带来的神奇变化,生活果然更和谐,更美好,更有希望了!(此处容我开怀大笑一分钟)

      真诚的感谢杨荷老师团队的传道授业解惑,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陪伴、合作,在这里不仅能学习成长,还能享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关爱。有你们同行,人生何惧风雨!

            写于12.24凌晨  小芳

            (兴奋得睡不着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