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預習有感——源自北京線下工作坊

原創:曉婷

校對:麗輝  啞鈴

編輯:楊荷  麗輝  啞鈴

                  Day1預習

      第一次聽馬歇爾博士奶奶的事蹟,感覺到她好有愛啊,那是“別人”的樣子,離我好遠啊,再次聽時更覺得是——大愛,難以想像的愛,那會兒她自己家物質是那麼匱乏,她對一個陌生人都有那樣的愛,而我對孩子的愛還那麼吝嗇,現在聽了這個音頻,沒有那份愧疚了,更多的是有目標,要去尋找愛。

                  Day2預習

      剛開始接觸長頸鹿溝通的原因,是爲了改變孩子,讓她變成我希望的樣子,慢慢通過學習、接觸、理解後,認識到是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成爲別人想要的樣子,而是要成爲自己想成爲的樣子。

                  Day3預習

      指責、評判、抱怨、比較等語言,確實讓對方不但沒有按我們想要的方法去做,反爾更加牴觸、反感,要想改變這種語言模式,需要不斷的學習,讓自己的內心轉變過來,思維轉變了,才能說出讓自己和他人舒服的語言,纔能有心與心的交流。

                  Day4預習

      長頸鹿溝通的四個要素,只要用到一個要素,就可以改變很多。

      現在每天早上叫孩子起牀,我只說幾點鐘了,起牀吧,把之前說的(這都幾點了還不起,昨天這個時候都起來了,趕緊穿吧,別磨蹭了……)都去掉,感覺我也輕鬆,她也輕鬆,即便她不起牀,也會想一想她的需要是什麼,覺察她此刻的感受,我此刻的感受和需要是什麼,在心裏演示一遍,而不說出來 。

      在沒有想好怎麼說的時候,閉嘴也是一種方式。

                  Day5預習

        同理傾聽,當聽到音頻中說到,孩子一次又一次對我們敞開心扉,我們都沒有去聽,所以孩子把她的心門關閉了,這句話特別的感同身受。

      學習之前,孩子和我說話,我表現的很不耐煩,感覺這麼一點點小事還用拿來和我說?殊不知,在孩子看來那是件大事,想要與你分享她的喜悅或傷心等等的感受。

      現在學習之後,我會珍惜每一次孩子和我交流的機會,靜默式傾聽,以“嗯嗯”回答後,加一句提問或重複她說的一句話,雖然有些程式化,但每次都在覺察中進行。

                  Day6 預習

      我的憤怒方式:吼叫、暴力、冷處理、拒絕溝通。

      這些方式我認爲在懲罰自己,也在懲罰他人,尤其是冷漠,閨女怎麼哄我我都不理她,漸漸的她也學會了冷漠、麻木。現在我知道找感受和需要了,雖然有些時候找不到,但會在心裏想——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爲什麼會發生;後面會怎麼發展;她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目的是什麼;後面我怎麼應對。

      在這個覺察的過程中,氣憤就少了,慢慢就平靜了,尤其是想到她的需要是什麼,理解了她,也理解我自己。

                  Day7 預習

      在生活中,隨時充滿感激,充滿感恩,會覺得到處都是美好的事情。

      如果想着“我”就“應該”享受這些,“你們”就“應該”對我好,“你們”做的事情都是“應該”做的,那感受到的會是不滿,總會挑出別人做“錯”的地方。

      生活美不美好,只在一念之間,面向陽光,燦爛一點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