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線下工作坊—《播下一粒種子》

原創:曉婷

覈對:藝霖 應敏

編輯:楊荷 藝霖

“準備”篇

      春天來了,盼望已久的長頸鹿溝通北京線下工作坊終於要開了,因爲疫情的原因,這次線下工作坊晚到了一年。

      這個活動我是肯定要參加的,但一直遲遲沒有報名。因爲太想帶孩子一起感受了,但女兒卻不是很給力,說沒有興趣參加。

      之前我向她發出邀請,“我報的課要在北京上課,你上不?”還沒等我詳細介紹,孩子直接回了個“不”字,把我給噎住了。期間也請教夥伴兒幫我出出主意,咋能讓孩子來,夥伴兒說:“你就說是去玩的,別說上課。”也問楊荷老師怎麼辦,楊荷老師說:“你別說上課,一聽就害怕了,你說聚會,我們本來就是來聚會的。”我想好吧,回去就這樣跟她一說,孩子一點兒沒打磕巴,說:“好,去!”

      這也太容易了吧!這是怎麼做到的?楊荷老師的神奇功力就在於此。我在想,是不是孩子看到我的內心了?我之前邀請她的時候,確實是想讓她上上課,改變一下她的種種問題。隨着時間推移,我發現我的這種功利心慢慢淡了,確實只是想讓她感受一下課堂的氣氛及我們的上課方式,讓她瞭解一下這種改變思維的方式,再無其它,所以她就同意了?

      提前半個月,我每天關注天氣預報,想着夥伴們來北京,可別碰上糟糕的天氣,希望給大家留下北京春天的好印象。可天氣預報卻一日三變,我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哈哈!

      楊荷老師及夥伴們的氣場真是太足了!線下工作坊活動的這兩天,微風拂面,萬里無雲,陽光普照,花兒努力的開放着,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家人們。

“初到抗拒”篇

      活動的第一天早上,我們早上6點50分出門,乘着地鐵,一路說說笑笑,還挺高興的。但到會場的時候,她一看屋裏椅子的擺放,臉就沉下來了,問我:“你不是說來聚會的嗎?”我有點心虛,說:“對呀!我們的聚會就是這樣子的。”

      過了一會,女兒又來找我說:“我覺得我後悔了,我就不應該來,我想回去。”我說:“你稍等一會兒行嗎?看看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明天實在堅持不了,你就不來了。”

      這時夥伴兒們已經來了不少人,我們互相打招呼、聊着天,看着女兒無所適從的樣子我有點擔心,想着她等會兒要真鬧着回去可怎麼辦?我不時地跟她聊聊天,安慰着她。楊荷、李麗老師及阿姨們也找機會跟她聊天,但她好像也沒興趣回答。

      活動馬上要開始了,準備進教室的時候,她執意不進,說:“我在外面待著。”我只會說“先進去吧,別讓大家等太久。”可能介於大家都進去了要關門的壓力,她才同意進去了。噢!我長噓了一口氣,有驚無險啊……

      上午的課先來了個熱身活動,自願組成三人一組的小組,各自介紹自己,派一個人介紹本組成員。她不願參加,我只得和米宣交換,我跟她兒子一組,她跟我女兒一組。這個活動讓她情緒暫時穩定了一會兒。但隨之而來的理論部分,我們大人聽的着迷,但是她中途卻跟我說了好幾遍,“這講的啥?跟我沒關係啊!你們說的那些,我不感興趣,我想走。”我一邊安慰她,一邊聽着課,心裏也在琢磨對策。就在這時,轉機來了,要茶歇了。

“適應參與”篇

      林薇細緻周到地幫我們準備了超級多品種的小喫和水果,茶歇時大家邊喫邊聊。我則把孩子前一晚做好的蛋白糖拿出來分享給大家(她很喜歡烘焙),我也不遺餘力地“宣傳”她,告訴大家這是我家閨女昨天自己做的,請大家嚐嚐,結果蛋白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及認可。楊荷老師也在課間找她聊天,吃了蛋白糖還問她怎麼做的,說她做的太好吃了。孩子終於開口了,把做的方法一一告訴向她請教的阿姨們。大家還說要預定,讓她做完了賣給大家,快遞到家。

      我想這給了她很大的自信及認可,讓她覺得這個活動還不錯,大人們很友好,老師都向她虛心請教,她緊繃的神經終於鬆下來了。後半場的課程因爲與一個鄰座的小姐姐交流,也沒有跟我說要走,我的心才放了下來。中午與小夥伴兒及小朋友們一起去喫飯,跟卷兒家的孩子有說有笑,還介紹奶茶,算是熟識了。

      下午的課程,李麗老師以一個“大風吹,搶座位“的遊戲開場,讓大人孩子都玩的興奮、忘我。每個人都集中注意力聽號令,恐怕自己沒有搶到座位,這期間也不乏出現米宣家這種”坑媽的娃“和”坑娃的媽“組合,兒子專挑媽媽有的說,讓媽媽輸,媽媽也專挑兒子有的說,讓兒子輸。我在這裏看到了親密的家長孩子互動的情景,媽媽孩子有力的連接感。我想,通過這個遊戲,家長與孩子之間更深了一層的瞭解,也更多了一些親情。

      下午,孩子們的狀態好像都打開了,紛紛舉手發言,我家閨女卻還是一言不發,但看我們的眼神會有一些驚奇、一些信任和一些喜歡,會哈哈大笑,也會隨時關注老師。和鄰座小姐姐也更熟悉了,問我能不能晚上跟他們一起出去玩,喫完飯再走?我當然是同意的呀,我希望她能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她極力推薦小夥伴們去南鑼鼓巷,認爲那裏能代表北京的特色。我們去了之後發現人太多,已經封街不讓進了,讓大家好掃興啊!夥伴兒們就都想回住處喫飯、回賓館了,閨女卻執意要跟大家回賓館一起喫飯,和小夥伴們玩,我也就答應了,於是又跟大家一起玩到晚上。

      晚上10點鐘,我們才往家走,路上女兒問我,“媽媽,明天咱們幾點出門?早點來吧。”我心裏竊喜,哎呀!有門,居然主動要來參加活動了。

      第二天的課程安排的是戶外活動,孩子和大人分別組隊。李麗老師帶孩子們拍照、遊戲,楊荷老師帶大人們做練習。快到中午時,大人、孩子集合做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輪到我家孩子時,她還是放不開,要退出遊戲。在以前其它聚會中,孩子們多數會說,你怎麼這樣啊,你爲什麼這麼耍賴啊等等,大人們可能也會覺得孩子小性。但在這裏,孩子們什麼也沒說,有兩個姑娘還主動出來說“我來幫你比劃”,大人們也是完全地接納。我看她的樣子也很平靜,沒有因爲這個心情不好或是不跟他們玩了。這就是互相尊重,互相接納的樣子吧。

      晚上跟兩位老師及夥伴們一起喫飯,我們跟楊荷老師相聊甚歡,她跟李麗老師粘的呀,一起拍大頭貼,一起頭對頭聊天,有說有笑的。我們回到家都快半夜11點鐘了,還好趕上地鐵的末班車。

“認可期待”篇

      回家的路上我問她,你覺得這兩天的課怎麼樣?她思忖了一會兒說:“這個課要是能去我們學校上一上就好了。”

      我想,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我感覺心裏很驚喜、很踏實、很溫暖,也很滿足。她從抗拒到參與到不捨到期待,我不知道她的思維是經歷了怎麼樣的一個反轉,但我想,這是播下一粒種子,它會慢慢發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