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爲什麼會有暴力傾向?父母應該如何防止孩子欺負別人或被人欺負?

李玫瑾談家教:

導讀:

暴力傾向,就是指不滿18歲的少年通過言語和動作對他人的心理造成恐懼感,然後對他人的身體造成傷害。暴力傾向往往比較集中在未成年、青春期這個階段。

校園暴力和欺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欺負他人,一種是被人欺負以後報復他人;哪些孩子會欺負他人:

第一,來自一些相對缺少關愛,甚至比較貧寒的一些家庭的孩子。

第二,來自問題家庭的孩子。

第三,來自家庭教育顧存在缺陷的孩子。

有些孩子是因爲怕被人欺負,爲了安全感,結交不良少年,由此學壞。

經常面臨欺負和沒有安全感,是一些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一般認爲孩子在中學這個階段學習最重要,其實孩子的安全感,他有沒有被人欺負,同樣很重要,做父母的一定要關注這個問題,否則有一天孩子出現問題,當你發現時卻已經晚了。 

作爲家長要細心觀察,要通過一些方式方法來幫助孩子:

第一,不要輕易的改變孩子的生長環境。

第二,在孩子學習期間,關注孩子的安全感,比關注孩子的分數還要重要。

第三,父母和老師對那些有弱項的孩子,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愛。

第四,要教孩子學會面對沖突,跟他人發生矛盾或遇到別人威脅時,應該怎麼辦?

第五,對孩子的保護和關注不要過度。

正文:

大家好,這講我要講的問題是有暴力傾向的少年。我所講的暴力傾向,還不是暴力行爲這個層面,但是他也包括行爲。

一個案例:一個高中生,他在日記本中有一段描述叫做生命的冬季,生命在冬天什麼感覺,通過他寫的,看出他應該是一個多愁善感,而且又是極有思想的一個少年。但這個孩子,有一天舉起刀砍向了他的同學和老師,最後殺了兩個人成爲犯罪人。

他爲什麼犯罪?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學習很好,也很有想法。後來他父親講可能是有一次不公平的對待。他有一次和同學發生衝突,結果老師狠狠的批評了他。這個孩子在日記裏也有這麼兩句話:大多數時候強權即公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基本原則,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平等、公理、公正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他爲什麼會寫這段話?這實際上是他的一個感受,也就是犯罪之前,在日常的學校學習生活當中,他曾經感受到一種弱肉強食這樣一種現象,而且還感受到不公平對待。

這應該算是個好孩子,卻做下了這麼一個嚴重的犯罪行爲。這個犯罪行爲我們也稱爲一種暴力的行爲。這個暴力傾向往往比較集中在未成年、青春期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他爲什麼會暴力?或者說什麼叫暴力傾向?就是指不滿18歲的少年通過言語和動作對他人的心理造成恐懼感,然後對他人的身體造成傷害。這種行爲和表現都爲暴力傾向。輕則是言語表現,重則就是動作。

就是說,人在發展過程當中,他要經歷一個智力、生理、心理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他在不成熟的情況下,首先是身體不成熟,這涉及到一個力量的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智力水平。小孩往往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是通過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去解決。

人到成年,人們彼此的矛盾往往是勾心鬥角、不動聲色的進行。但在未成年時期,人的一些矛盾往往是以言語、動作攻擊來表現。所以對於這種暴力傾向,在少年當中發生的這種高頻率,國外有一個詞叫做校園暴力,有的時候用另外一個詞叫欺負。

校園暴力和欺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欺負他人,一種是被人欺負以後報復他人。有個調查,欺負他人的比例爲七分之一,而因爲被欺負去報復他人的有五分之一,比例更大一些。暴力問題,在未成年時期是非常常見和多發的心理和行爲問題。很多少年都會面臨要麼欺負別人,要麼被人欺負。

首先,哪些孩子會欺負他人。第一個是來自一些相對缺少關愛,甚至比較貧寒,這樣的一些家庭的孩子。但是我覺得缺少關愛更爲重要,他們的父母忙於生計,對他們很少過問和關心,在管教方面也比較放鬆。這種孩子因爲管的少,獨立性強,帶有一點野性的特點。因此他在和同伴或同學交往過程當中,往往比較淘、比較霸,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攻擊,尤其像索要錢財。有一次得逞的話,他會覺得這是一個很簡單、能夠滿足自己的方式,他會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個是來自問題家庭。問題家庭往往是指父母關係出了問題。有些家庭的父母天天爭吵,尤其是那個父親打母親的家庭,也就是暴力性的家庭。孩子在家裏耳聞目睹,他不光看到父親打母親,甚至他的一點點過錯也會遭到父親的拳打腳踢。因此,他覺得父親打我,我打不過父親,但我可以打過比我弱的人。所以他就會以一種社會學習的方式,很快地學會這些行爲方法。當他在和同伴、同學相處時,誰在某一點上一旦刺激他、得罪他,他馬上就會以一種暴力的手段相向。當他以暴力手段得到好處的時候,他會傾向再次出現這樣的行爲。

第三個是源自家庭教育的缺陷。就是一些溺愛的家庭,形成了孩子任性霸道的一些特點。護犢子往往就是自己孩子有過錯,但是不指出他的過錯,還保護他,這是一種縱容,孩子也很容易形成欺負他人的一種心態和行爲。

這三種家庭和生活背景出來的少年往往具有主動攻擊性。

(案例)我是在鄉下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那年我考上城裏的重點高中,住在學校裏。因爲家裏生活貧寒,所以我利用課餘時間撿一些廢品去換錢,但是總有一些同學嘲笑我。看不起我,還時常搶我的東西。

他當時並不想生事,用他自己的話講,媽媽把我養這麼大,我現在高中好好上的話,一定能考上大學。我要考上大學了,就能夠怎麼怎麼樣。他有一個比較好的理想。所以這個孩子當時對於別人的欺負,他一開始都是忍,但欺負他的孩子卻沒有停止欺負,經常找一些茬,要他撿回來的一些東西,這個孩子就不願意給,然後他們就發生衝突,之後這個欺負他的孩子揚言說,你等着,總有一天我要找你算賬。

每天怕極了,於是我找了一個朋友,看看能不能私下和他說說情,哪怕是我節省點生活費給他,讓他不要再欺負我。但對方說這點錢誰要,最關鍵是什麼什麼,我要讓他老實一點這樣的話。他說這樣的話,我知道說情是沒什麼用的。可是我真的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但也不想過被他欺負的生活,我就拿這個東西潑他。

果然那天晚上,這個欺負他的孩子帶了一幫孩子來到他的宿舍,還有很多圍觀的,那麼兩三句話,最後這孩子一回身抽出碗潑出去,當時在場的孩子全是臉上身上被重度燒傷。這個案子當時很大,也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

傷害別人的孩子,他其實首先是個被欺負的對象。類似這樣的現象,在中學階段,尤其是一些住校離家比較遠、很難有親人之助、自身又沒有很強的獨立對付能力的孩子,很容易發生,而且經常有時候會導致比較嚴重的犯罪行爲。所以我們要瞭解這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面臨什麼,會遇到什麼樣的麻煩。

剛纔這孩子準備硫酸來反擊,也有的孩子採取自我毀滅的方式,他也是一種攻擊,是被動攻擊,他不是攻擊對方而是自己,就是自殺。我記得四川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個孩子不堪忍受在學校被人索要錢財,就是有人欺負他,一遍一遍跟他要錢。他編出各種謊言,甚至把自己的飯費都節省下來,把書本費不交,去給這些錢,最後實在不堪忍受而自殺。

剛纔我提到還有一類被動攻擊型,我把他稱爲忍無可忍型。好像是在九五年前後,曾經看到一個案例。有一個孩子,在學校表現非常好,而且很正義、很俠義。他學習好,長得身材也高大,周圍的同學誰遇到麻煩,都願意找他幫忙,他每次都出手相助。後來有一次,同學說今天在門口有一羣人攔着我們要錢,我們不給不行,說明天還讓我們帶錢。這個孩子就說明天我跟你們一起走。

第二天,他們一起走,這孩子當時也想他們肯定要遇到,會發生衝突,所以他隨身就備着一個水果刀。果然,當他們走到校門口附近的時候,這羣人就在那等。於是這個同學說,你們都在旁邊站着。他一個人挺身上前,說你們幹什麼,你們敢怎麼怎麼樣,我就跟你們不客氣。這夥人說“嘿”還有人出頭,然後就開始打起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爲他是一個人對付多人,於是他打不過的時候,就把這個刀拿出來向他衝過來的人捅過去,導致對方傷害脾臟最後死亡。

當這孩子被抓起來的時候,所有跟他一塊來的孩子都去找老師,說他是爲了我們,他是爲了保護我們才做的這個行爲。後來這些孩子的家長包括學校的老師聯名上信給公安機關,說他是爲了別人。但是我們知道你無論是爲了誰,都不能夠持刀毆打,這種行爲本身就非常容易造成傷害他人生命,這樣一個結果。所以這個孩子雖然他已經觸犯了法律,但他本身是個好孩子,屬於一種被動攻擊型。

這個被動攻擊型,還有很多。一個就是很多少年開始要結夥,一個人不行,我多找點人。所以有些少年就開始加入一些羣體,這是他們在青春期時結伴的一個常見現象。但在這過程當中也會出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甚至有些孩子就爲了安全感,他不是去尋找這些好的同學結伴,而是去尋找不好的人。比如這個人在這是一霸,你跟他套近乎,就沒有人欺負你,你跟他成爲好朋友,就沒有人欺負你。這也是一些少年開始結交不良少年的一個原因,由此學壞。

我講這個經常面臨欺負和不安全感,是一些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這是很多家長沒有想到的。所以瞭解未成年人或瞭解我們自己的孩子,你才能知道他在成長過程當中會面臨哪些問題。

從小我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是到了初中的時候,爸爸給我轉到一所重點中學之後,一切都變了。我就近上學了,由社區的那所學校換到了一條大街對面的一所重點中學。但是那個重點中學也是以社區爲主,而那個社區和大路這邊的社區,孩子們之間好像是不同的,是有幫派的。

這個孩子到了那個學校以後,馬上就面臨着很多被欺負的問題。比如說他下課出去一會兒,東西就丟了,他交上去的作業被人撕下去。這孩子就很生氣,甚至有在班裏和別人發生過爭吵、衝突。

他回來跟父親講,我不想在那個學校,我還想回原來的學校。他父親說,我好不容易託關係給你調到一個好學校去,你就好好在那學習,哪那麼多事?他說那個學校不好。怎麼不好?他老是欺負人。他父親說,你不招人,他能拿你怎麼樣,你不理他,一次不理他,兩次不理他,看他能怎麼樣,關鍵那兒的老師好。

結果這孩子從那兒之後開始不再跟父親提要求,也不再訴苦,不說話不吭氣了,每天下學回來一副臉搭着,也不說話就進自己的房間。他父親說你怎麼最近也不跟我講講你的情況。那孩子說沒什麼好講。後來父親說,沒得講,那你給我寫日記,我一週要看一下你的日記。這個孩子日記上就是,星期一語文、數學、英語、生物;星期二,體育、外語等等。他父親說,你怎麼日記就寫成這樣。他說我每天就幹這了。難道你沒有想法?沒有。後來父親開始感覺到孩子跟他格格不入。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就發生了一起事件。這個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一片樹林處,正趕上一幫人在打羣架。這孩子一看,其中有自己院裏的人,還有一部分就是他現在學校的那夥人,是兩片、兩個社區正在那打羣架。他馬上就跑到自己院的那一方,我需要幫忙嗎?然後這邊說,你幫我拿着東西,就把一個書包遞給了他。她打開書包一看,裏頭兩把菜刀,沒吭氣站着,一會兒男孩就過來了,不行,打不過他們,動傢伙,就開始拿着菜刀。然後這孩子說,就那小子最壞,就是經常欺負他的一個孩子,就指着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說,着急就跑了,一會兒就回來了,說我把他們給砍了,他們不行了,跑了。然後這個幫拿書包的孩子說,你現在這樣不能回家了,這樣,跟我去我姑姑家,於是他就替他買了車票,兩個人一塊去了姑姑家。

這個案子很快就受到公安機關的高度重視,因爲打羣架傷了很多人。最後這些參與打架的全部被抓,而這個拿刀的,包括包庇他去藏起來的孩子,最後也被判了刑。他父親後來就講,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我想給孩子換一個好中學,最後導致孩子出現犯罪行爲。

這就是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心理。他在這個階段和過程當中,所面臨的欺負是父母不能理解的。你說你不理別人,你就可以避免這種欺負?不是這樣。所以有時候一個孩子的學習環境,這個學校的校風以以及老師可能更重要。

剛纔講的,孩子這種欺負,很多家長面臨這種情況也很着急,但是無可奈何。爲什麼?因爲孩子在青春期這個階段他要獨立,他有一種自我意識。因此他在學校遇到麻煩,他是不好意思讓成年人介入來給予幫助。也就是說,一個小學生如果在課間發生了衝突,那麼會有一個哭的。比如弱方會哭着告訴老師說,他欺負我,他打我。但在初三階段,哪個孩子在課間休息被人打疼了,會哭着走進教室,跟老師說他欺負我。我想這種情景是不會發生的,因爲這個時候他們自尊意識非常強,他是不會把這事告訴老師,而且有很多孩子也不會告訴家長,因爲他覺得讓家長知道也解決不了問題。

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這個特點,家長有時候的本意是孩子這個階段學習是最重要的。其實我的觀點,孩子在這個階段他的安全感,他有沒有被人欺負,這個問題同樣很重要。所以當孩子在中學這個階段,做父母的一定要關注這個問題,否則有一天孩子出現問題,你發現時卻已經晚了。

前不久我還遇到一個真實的事例,三個孩子欺負一個孩子,然後叫上第四個,第四個孩子,其實是很好的一個孩子,但是叫他去,他不敢不去,因爲那幾個都很有勢力。於是他就跟着,結果被打的這個孩子父母最後通過法律的手段找回公道,告這個打人的孩子,結果把這個旁觀的孩子一塊算上,因爲他也在現場。他媽媽當時就講,我們孩子沒有參與,爲什麼把我們也作爲一個被告?他媽媽也說,這孩子你幹嘛要跟着過去。後來我跟她媽媽講,你要理解他,他也是迫不得已,因爲他不敢不跟着過去,我說現在既然作爲被告,我說你應該相信法律的公正,法律會給你公道。

對於這種現象,我覺得作爲家長要細心觀察,要通過一些方式方法來幫助孩子。我在這裏提幾點建議,

第一點,不要輕易的改變孩子的生長環境。尤其在中學這個階段,因爲新來的人有時也是容易成爲被欺負的對象。

第二點,在孩子學習期間,關注孩子的安全感,比關注孩子的分數還要重要。有的孩子因爲不安全,學習成績下降,而父母還不知道原因在哪,因爲他老在想着第二天上學的路上要躲避哪幾個人,或者第二天我要帶多少錢才能過關。他在想着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並沒有發現,所以我們要適當的問孩子,甚至你要有幾次遠遠的跟着。

第三點,父母和老師對那些具有了某種弱項的孩子,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愛。什麼叫弱項?比如說長得很瘦弱,或者不是很聰明,或者有一些外觀上的缺陷。前面我講總在流着鼻涕,穿的也不是很好,甚至腦子不是很快,這樣的孩子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愛,因爲他們可能容易受到侵犯。除了在學校,還有在上學的路上,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點,就是我們要教孩子學會面臨衝突,和他人發生矛盾,遇到別人威脅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這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對那些欺負別人的孩子。欺負別人的孩子,我認爲這個在家庭教育當中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一旦發現你的孩子有攻擊性,你就一定要告訴他,這個行爲是要受到懲罰的,而且要對他早早的進行制止。此外,遇到那些因爲別人欺負他而報復別人的孩子也要給予一定的關注。這種情況,他往往有個忍無可忍的過程,但他不會完全說出,卻會流露出一些表現。

我記得有一個事例,一個男孩16歲,早上起來還跟媽媽親熱了半天,結果爸爸媽媽出去了,他居然在家裏自殺。爸爸媽媽翻遍了他的書包,只有一個英語本上那麼一句話,我要殺死你。到現在不知道這句話是別人寫給他的,還是他寫給別人。但我認爲,根據他自殺的表現來看,應該是別人對他的威脅。所以要對那些尤其這些未成年的孩子,他有的時候在個人出一些問題時,我們要給予格外的關注。

最後一點,就是這種保護和關注不要過度。也就是孩子終究要長大,他要獨立,他要自己面臨外面各種各樣的風險。所以父母這種保護,我認爲暗中的保護比公開的保護更爲重要。另外,心理上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鼓勵孩子要勇敢面對,遇到什麼情況,要敢於說出來。比如我有時候跟孩子講,你最近有什麼麻煩,一定要告訴我,不要不說,因爲你要知道我肯定比你的智慧要多一些,我肯定能幫助你。那孩子剛開始聽了不明白,後來他講當時遇到一兩個事情以後,他發現爸爸媽媽是比我主意多,是比我辦法。那麼他以後就會真的遇到麻煩就告訴你。但有些父母從來沒跟孩子說過這個話,所以孩子也就不會把這一切告訴父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