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2021年第一天:滴水藏海

2020年最後一天,和去年一樣把朋友圈裏有趣且字多的感悟,按時間順序列一下,有的生活敘事,有的是裝*+思考小結,有的感覺感受,希望這些快照可以透視出我這一年的變化。
(PS:關於人生四個問題的專題,比較難寫,後面按專題慢慢更,別急…)

注:按時間順序排列:20190101到20201231

1月 學習:如何學習書中那些“觀點”

一點點思考,提供一個角度,希望能幫助我們反思一點學習的正確姿勢:

1.區分“事實”和“觀點”,其實非常難,因爲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前者需要定義什麼來源纔是你能相信的“事實”,後者需要明確是不是隱含了“我認爲”,無論誰說的,都算是“觀點”。

2.“觀點”嚴格的說只能算是一種“信息”,用處不太大,能看透“觀點”是怎麼來的,理解生成的方法,纔有點用,那是“知識”的味道。可惜大部分暢銷書都是講觀點的。

3.“觀點”怎麼來的,用小學議論文教的方法有九種,人們最常用的是其中的三種:舉例論證、事實論證、理論論證,強弱和嚴謹程度,一目瞭然。

1月 本質:爲什麼每年都會發很多“預測”

我越來越發現,技術領域的“預測”,實際上就是一個社會性、羣體性的大規模的“自證預言”[機智]。拋一個趨勢預測,然後大家一起使勁往這個方向幹,最後,預測實現了,哇,好準[加油]

3月 人生:偶爾要思考一下

細細想來,人生是你變成大叔之後才覺得漫長的!太可怕了~

分享一個早上抄錄下來的觀點,比較清晰的解釋了人生和成功學的關係:

我們通常以爲我們有的遠大理想、聰明才智、英明決斷會讓自己變得不平凡,在專業領域上打磨的各種奇技淫巧會讓自己顯得出類拔萃。

實際上,如果你的目標是達到成功學中所定義的“成功”、成爲所謂金字塔尖上的人的話,那還遠遠不夠,因爲“成功”包含了非常多非常多的偶然因素。

如果一生結束,一定要量化,不成功得1分,成功得10分的話,看似有9分的差距,但是實際上,我們常常忽略每個人都有一個基礎分,至少應該是10000分,如果一定要比,應該比10001和10010分。“成功分”得多少,交給別人評判,“基礎分”得多少,自己說了算。

3月 生活:佈局第一步達成,正式安家杭州

Mark,今天在杭州的房子正式完成了過戶,標誌着一年半來從北到南大遷移的“系統工程”逐步接近了尾聲。爲了這個面向未來5-10年的理想生活的佈局,從最初的概念形成,到擇勢、擇時、擇市、擇區、擇業、擇校,再到到一家人的工作、社會關係、資產、生活習慣的逐層逐步遷移,這中間經歷了太多太多,這裏面能支撐這些的關鍵可能還是那巨大的“想象力”。

萬事不破不立,有舍纔有得,人所追求的,其實不是今天的消費獲得滿足感的最大化,也不是明天的、後天的,而是終身每一個時間點的滿足感之和的最大化,所以,把未來想象的越具體,預期越高,越容易忍耐,越願意延時滿足。

在電影《美麗心靈》中納什在課堂上對阿麗莎說“在一個多變量的微積分中,一個難題通常都有多種解答”,轉眼,工作的兩年倒計時又要走完,職業生涯35歲中繼點馬上來臨,每一個問題都需要提前找到答案,不要拖到不得不交卷,然後想辦法讓自己釋懷,彷彿那是“命運”。

4月 生活:小目標達成的感悟

Mark~明後兩天正式搬家[嘿哈]。

這兩個月基本是連軸轉,大概算了一下,工作日每天6點鐘起牀,晚上12點睡,平均每日睡覺6小時,工作12小時,早晚通勤&自習1.5小時,陪老婆和奇奇1.5小時(早+晚),其他時間大部分就是整理這些箱子了。

說起來,最讓我喫驚的是,10年前就兩包行李去了瀋陽,現在爲什麼攢出這麼多東西來[捂臉],似乎裏面30%是我的書和玩具,以後終於可以繼續擺起來,大家又能看到我不定期秀玩具了[壞笑]。此外,還有一堆是公司的獎章,由於虛榮心作祟,扔了覺得可惜,留着還得經管,每次搬家都要小心翼翼的包好保證不能碰壞了,哎,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好在現在互聯網公司不發這些了[嘿哈]

囉嗦了半天,我其實是想記錄那種越發強烈的神奇感受:

我們總是渴望命運的波瀾,但是具體到每一天生活,無論再怎麼感到辛苦或歡樂,無論獲得再大的成功或失敗,其實都難以讓你印象深刻。不過最有趣的是,多年以後你回過頭看,會忽然發覺,什麼時候選擇第一份職業、什麼時候結婚、在哪裏定居、什麼時候要孩子,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口,眼見雲淡風輕,你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你的記憶裏相當的沉悶和平淡,你當時還以爲那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4月 感性:迴歸日常

不定期要聽點音樂、看點娛樂,把自己從純粹理性思維里拉出來一些。理性雖然是很好用的工具,但問題也比較多,比如觀點太犀利直接,雖然獲得效率但也容易傷人,比如情緒自由過於放縱,雖然減少了認知負擔,但也容易忽略別人和自己的感受…

PS,平凡之路似乎有毒,明明你已經看過高山大海、穿過人山人海、曾經擁有一切,這些都不是平凡的事,爲什麼告訴別人平凡是唯一答案,完全自我否定了…

4月 生活:慶祝老婆專職帶奇奇

Mark~用鮮花、砂鍋和奇奇,慶祝奇奇媽媽今天考勤截止,走上財富自由(bu yong da gong)之路[嘿哈]

4月 數學:它纔是搞關係之王

用數學語言來表達一下最近觀察到的現象:大部分人,尤其是程序員都喜歡用“函數”思維來解決問題,即y=f(x),假定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有某種關係,然後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嘗試找到解。但實際上,現實問題稍微複雜一些就不靈了,因爲函數只有兩個維度,而複雜問題通常有多個維度,最偷懶的方法也應該用線性代數,把問題轉化爲求一組空間向量的四則運算或者夾角問題,能想到這點的人似乎不多,耿不用提極限、微積分了。論高數的重要性…

5月 數學:積分是揭示變化速度的函數

積分運算可以揭示一些從微觀到宏觀的規律,比如飛輪模型的原理,如圖所示,黑線是加速度,紅線是加速度的積分,即速度,藍線是距離,是加速度的兩次積分,通過曲線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到即使持續轉動飛輪,距離也有很大的滯後效應。

這個規律適用於個人提升、運動、做產品、投資等很多需要時間和能力積累的事情上,可惜人都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在於不喜歡延時滿足,忘記了積累效應,不停轉向,無法發揮時間的力量。

5月 生活:找到平衡感

體育館運動後在附近老年食堂就餐,感覺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

人是挺奇怪的生物,小富即安的活法會被人說“器小”,決斷殺伐尋求擴張則是“志驕”,這之間的“度”這種平衡感很難很難把握。

無論怎樣,環境選擇很重要。

如果在游泳池中,大部分時候可以划水,淹不死,但是想衝浪的話,練一練就好,打磨一下能力,但別真的衝起來,會傷腳。

相對的,在大海里,衝不衝浪由不得你,就是各憑本領了。

不過這裏最令人遺憾的是,當你把鏡頭拉遠一點,時間拉長一點會發現,哪有什麼游泳池,都只是“一段時間”內的風平浪靜而已。

5月 數據:偶爾觀照一下大數據

在以前數據不可得的時候人人都渴望大數據,現今,數據量不再是問題,但如何選定可能有關聯的變量分析結論又變成了問題。事實上,把時間拉長、眼光放遠看,材料、工具都終將不是瓶頸,而如何分解複雜問題、如何選擇適合的工具,才真正體現了人類的經驗和智慧。

5月 數學:總於知道前面爲什麼這麼多數學帖了

今年本想在金融上下點功夫,沒想到除了投資、看趨勢以外並沒有系統性的精進,倒是把數學系統的複習了一遍,對幾何、代數、微積分、概率、博弈論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於數學的作用範圍是全領域的,所以過程中發現腦中存量的很多認知、甚至是學習方法是錯誤的或者說是不符合數理規律的。

無論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甚至是哲學都是基於經驗的,無非的先驗、後驗的區別,數學卻是純粹的邏輯工具,非常適合做檢驗,因爲任何現實問題只要能映射到數學體系中,一定可以得到有解、無解或者待證明的狀態。

如果可以從小從頭再學一遍的話,我想我可以把所有學科學的更好,所以,奇奇哥,加油~

6月 心理學:NLP首次出現,注意,這玩意可是“非科學”

國際頂級NLP大師羅伯特·迪爾茨認爲天才們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模仿的,雖然模仿者未必能達到他們的級別,但使用他們的思維模式會讓人受益。

弗洛伊德認爲人有兩個思維過程:初級思維過程和次級思維過程;初級思維過程的語言是圖像,次級思維過程的語言是文字;圖像可以視爲存在,而文字則是存在的符號系統。初級思維過程的問題是難以溝通,如果一個人陷在這個狀態,就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次級思維過程可以很好地和其他人溝通,但問題是它其實是符號系統,而不是存在本身,太依賴它,思考就可能會缺乏生命力,甚至都不能碰觸到真實存在。

6月 生活:from電影《完美世界》

想象一下這是一部20世紀的時光機器,我是船長,你是領航員,前面就是未來,後面就是過去。如果生活過於緩慢,你就想飛入未來,只要塌下油門就好。如果你要生活慢下來,只要踩下剎車就好,這就是當下,好好享受當下吧。

7月 哲學:夢境觸發再探尋,薩特首次出現!

昨晚做了一個夢,在學校裏,老師讓我定義一個人一生必須修煉的六個維度,我填完之後,就想這六角星的中心應該什麼?早上醒來,似乎有了答案,應該就是“瞭解如何填滿你自己”,這似乎比“成爲你自己”這句套話更接地氣一點。

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說,人與物不同,人天生沒有“本質”,人的存在根本上是虛無,因此這賦予了人一個永恆的需求——總是需要去填滿自己的虛無,去獲得某種本質。

絕大部分人,都是通過不停佔有“物”來填滿自己,把“物”的本質積累到自己身上,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因爲人有填滿這無限的虛無的渴求,而確定性但有限的東西沒有辦法填滿無限的可能性。得到越多,失去越多,時間流逝,很多人意識到這點時已垂垂老矣。

所以薩特說,“人是一種徒勞的激情”,總是有一種激情推動我們去佔有、去追求,但我們希望得到的那種滿足其實永遠無法實現。

7月 工作:偶爾觀照一下,順便凡爾賽,意思是我們做的很牛*

昨天回顧了一些現在負責的項目類似的同類項目,觀察他們的文檔、產品、結果,發現基本都是死掉的狀態。細看了一下,可以很容易看出都是“急着做事情,沒時間找方法”,明知此路不通,還繼續。不過相信還有另外一部分我們無法評價的項目,它們在“忙着找方法,沒時間做事情”,因爲沒做,所以也觀察不到成敗,只有PPT。理論與實踐的平衡,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7月 洞察:“管人”的本質

今天看奇奇玩火車,不僅想到人性的問題,明明鋪設鐵軌更有效,爲什麼要專注於控制火車頭呢,前者是能達到目的更高級的方法,後者則是天性,人的控制慾使然。

在管理學中有門誤區是試圖用心理學的技巧改變人的行爲,達到控制的目的,實際上要真正改變行爲,就要改變觀念,改變觀念卻又十分困難,心理學、認知神經學中都鮮有真正可行的方法。所以在日常實踐中,反倒是微觀經濟學和行爲經濟學的思路更實用,設計系統,往往比激發善意更有效。

8月 洞察:觀察奇奇心得

老婆說,時刻保持這種“渺小感”,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人舒服,因爲客觀看,人本渺小,可惜自戀是人性~

通常,傷心,是因爲慾望得不到滿足,焦慮,則是想象自己的慾望將得不到滿足。

滿足了慾望之後,又怎麼樣,被滿足的快感總是轉瞬即逝,隨之而來的是下一個慾望~

8月 經濟學:我一直很強調世界觀,讀我的文章應該知道,我的世界觀有一個很中二的名字,名爲“三千世界”~

早上覆讀,想起很多不常用卻很重要的概念,而且爲什麼學習經濟學,這是一個重要的認知:“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改造世界觀,卻是經濟學的強項”。如果你腦袋裏經常存在着相互衝突的觀念,很正常,不需要極力解決這些“矛盾”,因爲這纔是真實的世界。

8月 工作:偶爾觀照一下,小case~

這兩天一個遲遲未解開的人力覈算問題在我腦子裏久久不能散去,昨晚在紙上把問題簡化到最簡,列了一個表,豁然開朗,原來竟然只是一個等比數列+二元一次方程問題……

忽然想起小學奧數裏的“雞兔同籠”題,當時老師教了很多解題技巧,什麼假設法、圖形法、公式法,雖然巧妙,可惜沒什麼通用性,很難舉一反三,換個題又懵了。反而不如“笨辦法”實用,列一個表窮舉一下,然後提煉成方程,能解決所有本質是有正整數解二元一次方程問題。

仔細想想,不論什麼學科,什麼領域,我們學的很多針對具體問題的奇技淫巧,其實用處遠沒有想象的大,如果能提煉成更抽象更通用的方法,哪怕“笨”一些,可能反而會更有用。

8月 生活:千島湖回家路上,和死神擦肩而過

Mark,記錄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瞬間:高速修路,緩行變道過程中,後車忽然100+邁超車過來,撞穿隔離帶,在我車前0.5米處斜插飛過,車體騰空,撞到了對面車道的隔離帶上,對方車中還有兒童,所幸竟無人重傷。角度刁鑽,我們和對面車道的頭車竟然都絲毫未損,奇奇正在車中睡覺未醒,孫悟空保佑,一路開到前方服務區休息,回想起來,手抖[撇嘴]

8月 生活:奇奇趣事

昨晚喂奇奇哥喝奶,結果他趁我不注意把奶倒到了沙發背上,看着奶嘩嘩的流下來,我正要發火,他忽然說了一句:望廬山瀑布…

8月 經濟學:觀察價格理論在公司內的實際效用

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理論中有一個基本道理叫“賣家從不和買家競爭”,與賣家競爭的,是其他的賣家,與買家競爭的則是其他的買家。商品的價格不是賣家定的,它總是由買家之間的競爭決定的。

同理,在公司裏,老闆和員工之間是買賣關係,從不競爭,競爭總是發生在員工與員工之間,老闆與老闆之間。所以說,一份工作機會,總是會在衆多可挑選的勞動力中,分配給最能勝任且出價最低的員工。一份勞動力,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總是會流動到出價更高、更有前途的老闆那裏。

有幸,近一年內會觀察到這些自由市場理論,在一家公司內的大規模實踐,相信會積累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壞笑]

9月 商業:偶爾再來點企業史

讀《騰訊傳》的感覺不像是讀企業史而是回憶自己的青春時光。再過兩個月就是34歲生日了,騰訊壯大的那段時間正好陪伴了自己整個少年時期。希望你有一天會大夢初醒,發現那些所謂的挫折、人生際遇不過是波瀾中的漣漪。

你曾以爲選擇很多,似乎有無限可能,但是當你把鏡頭拉遠一點,眼光放長一點,回過頭看才發現,其實大部分選項都通往一樣的終點,只不過路上風景些許不同。

願你手持黃金羅盤,找到迷霧中的方向,也願你幸福、快樂,如果,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的話。

9月 心理學:觀察奇奇的自我意識形成

今天感覺到奇奇開始明顯依賴頭腦的力量了,試圖和身體反應對抗,慾望更加明顯,“自我”的存在感強烈突顯。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步覺醒認知力量,甚至有些人會開啓“元認知”,能觀察自己的思考過程,獲得超越身體的體驗,尤其是嚐到甜頭後,甚至把頭腦中的聲音當成“自我”,不斷的強化修煉。然而有一天,當你的身體力量重新覺醒時,可能纔會懂得,腦袋裏會說話的那個小人,並不是全部的你,也並不總是正確,他只是一個旁白工具而已。你並不真的需要把所有感官材料刻意的結構化,有些混沌其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

9月 商業:企業史連讀,希望趨勢看的更準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像聽故事一樣看完了《激盪三十年》、《激盪十年》和《大敗局》,中國企業近40年的發展史似乎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有趣的發現是,雖然近10年是水大魚大,但是一樣有很多大魚華麗的遊過卻又非正常死亡。人們普遍希望追捧那些倖存者,津津樂道的學習那些被總結出來的“成功要素”,殊不知,避開“失敗”可能更有意義。

而且,很可能你正在這一類企業的行列之中,只不過不敢想象大魚潰敗之後,何處安身。

9月 生活:奇奇三歲生日寄語,順便給自己高亮一點下

奇奇3歲生日快樂~

爸爸年輕時,常一念起,追逐星辰大海,反覆經歷得到與放下,有一天,走出循環才發現,星辰大海,付了門票,總能看到,而嚮往的詩歌並不在遠方,而在心中。世界會因你的觀察角度而呈現各種樣貌,如果想感受奇偉瑰怪,應該經常變化的,不是風景,而是自己。

願你能時刻保持自己的珍貴,無論在哪裏、做什麼、和誰在一起、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東西~

9月 南京三日遊

離開南京打卡~這幾天,看了很多街道和城牆,聽到很多歷史故事。從一篇文章裏摘錄了一段描述特別有趣,槽點是南京“紙醉金迷的悲劇宿命”:
自古以來,金陵王氣一直遭到大家的質疑。南京在歷史上有過無數次保衛戰,幾乎沒有一場以勝利告終。

在這裏住過六七年的唐詩人李商隱,爲此大發感嘆:“三百年來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

自從東吳的最後一位皇帝孫皓“一片降播出石頭”之後,一個接一個的亡國皇帝就再也沒有間斷過。

別處也有亡國皇帝,可是說起名氣的響亮程度,怎麼也沒辦法與南京的這幾位相比。譬如摟着妃子一起跳胭脂井的陳後主,譬如能寫一手好詩詞的李後主。

沒有一個古老城市能像南京那樣適合聆聽亡國之音,也沒有一個城市能擁有那麼多的可以讓人津津樂道的亡國故事。相對於金陵王氣,亡國之音更像是晌徹在這個城市上空的主旋律。

六朝金粉、秦淮風月,既然亡國不可避免,醉生夢死也就成了此地的歷史常態。換句話說,醉生夢死既是亡國的原因,也是亡國的結果。

9月 歷史:學標杆…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續學完《曾國藩傳》,把之前關於他的碎片故事和思想聯繫起來,看到了一個更立體的“成功學”標杆:

這不禁讓我想到“狐狸和刺蝟”的故事。伯林曾將西方思想家與作家分作兩大類型:狐狸型與刺蝟型。狐狸型爲百科全書型,無所不知無所不包,觀察入微機巧四迸,然思想散漫缺乏深度。刺蝟型則有一中心主軸,建有一整套思想體系,有自己的理論框架,綿厚精深,屬於思想型。

進而又推導出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人,狐狸式思維的人善於歸結各種不同信息,知道很多小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走一步看一步,根據反饋決定下一步,以萬變應萬變。刺蝟式思維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拒絕批判和反思,往往沉浸在自己先入爲主的觀念裏,以不變應萬變。狐狸和刺蝟的悲劇在於,彼此都缺乏對方所具有的一種能力,如果把刺蝟的方向感、思考深度,和狐狸對環境的敏感性、信息消化能力結合起來,也許就能孕育出成功的“完人”。

10月 生活:全家杭州團圓

揹着一瓶好酒遊景區,就是爲了這一刻~祝爸媽結婚35週年快樂[玫瑰][玫瑰][玫瑰]

10月 哲學:存在主義,薩特再次出現~

最近比較迷戀存在主義,早上聽了薩特,順便總結一下薩特理論中挺實用的一段,用來說關於自欺的:
你做出了選擇,你就要獨自承擔責任,沒有任何別人可以承擔這份責任。

因爲你所有的選擇,背後都有一個價值評判標準。你的標準是從哪裏來的呢?只能是你自己給自己確立的,任何信條、任何主義,或者別人的建議,都不能成爲你的藉口,因爲是你自己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標準。

理解了這一段話之後,相信你就沒有任何託辭了,於是,你不僅必須做出選擇,還不得不爲自己確立選擇的標準。

11月 哲學:如何持續學習

看到奇奇每天求知的狀態,忽然覺得人真是很喜歡自己挖坑自己填的生物。知識的積累本身就可以爲你帶來優越感、滿足感,讓你獲得自由,學習完全可以是爲了更多更好的學習而學習,目的和手段合一,這是本是一個可以無限循環的遊戲。但是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卻被變成了有限遊戲,學習變成了贏得競爭的手段,持續贏得競爭是爲了最終有一天可能會獲得自由。希望奇奇哥不要有一天陷入這種精緻而愚蠢的迴路中,忙碌一生,贏得空虛。

11月 哲學:34歲生日總結,人生四個問題

要說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可能不是持續學習知識的知識、找到了解決方案的解決方案這些世俗意義上的認知躍遷,不是逐步看清各種複雜系統的快感,也不是找到了意義的意義這種人生思考,而是找到了“感覺”,感受到感性的美好,那些愛與被愛、快樂與悲傷、各種夢境,人是一個整體,“認識自己”是一個誤導,成爲你自己吧~

11月 洞察:溝通的本質

最近間歇性的琢磨一個關於“溝通”的小課題,也順便在平時做了些刻意的觀察和實驗,確實很有趣:溝通,在語言內容上分爲評價、告知和請求,一個質樸卻容易顛覆認知的發現是,對於溝通結果,內容側的優化其實不太重要,比如是否有理有據、表述清晰、禮貌得體等等。溝通人之間的“權力”關係纔是最關鍵的。如果一開始就明確了權力關係,內容往往簡單直接,反之,繞來繞去,像是辯論。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溝通前,先想好自己是哪一方,前幾句話,就圍繞着明確權力關係的目標來說,一旦明確了,後面的,其實就不重要了,隨意發揮就好,這就是溝通的藝術。

PS,其實還是情緒自由最爽。
好了,點到爲止,要不像是好好說話之類的暢銷書沒人買了。

11月 洞察:自以爲很會說話的人,在高手看來,其實常常都是在暴露虛僞

昨天老婆說,奇奇,媽媽給你洗手,奇奇很無意的說了一句“媽媽手破了”,我忽然有點眼眶溼潤。

我們慣用理性太久,不自覺的默認把他人當成語言和符號組成的對象,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彷彿都是潛意識裏的慣性形成的劇本臺詞,當人與人互爲對象之後,系統就自運作了,腳本自動觸發語言,那個對象背後的“你”、“我”也就不需要在場了。奇奇讓我有一瞬間感知到了,我看見了你,而不是某種化身,這是一種幸福。

成年人經常不自覺的對語言做意圖分析,很容易讓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尊重和對彼此看見失去興趣,最後別人和自己都被“對象化”掉。

比如“讚美”爲什麼被慎用?低位對高位者的讚美,通常會被默認解讀爲暴露虛僞的最好方式,而非書上教你的俘獲人心,你的話語一旦落入俗套,你就變成了一個毫無存在感的羣演而已。

比如爲什麼你熱衷於“評價”。評價的本質是兩個人之間找一個參照物,通過發表觀點,最終確認兩個人之間的權力關係,如果達成一致,關係被拉近,如果不一致,最終,通常擅長引經據典的人會獲得優勢,那個“我”獲得了滿足,那個“你”也就淹沒在了衆人之中。

遊戲的結局是,如果所有的“你”都不存在了,“我”也永遠不會被“你”看見了,我還存在嗎?

11月 洞察:互聯網人的速朽特點

兩年來,看到這裏的底商快速的開店、變味道、關店、再開新店,彷彿映射着這一片人們的“速朽”特質。體驗着這種好像十倍速一樣的時間流逝,感受到這是環境對自己做的一種“老化測試”[機智]~

11月 學習:如何獲得學習的驅動力

最近學到一句話叫“生命以負熵爲食”,這是一個信息論角度,生命的特徵就是需要不斷獲取信息來維持宏觀狀態,條件就是需要能量和智能系統才能做到。忽然想到,知識本身是人的構成性部分,而不想衣服、房子一樣只是工具性部分,我們每天“喫”各種知識,會讓我們持續處於被驅動和驅動狀態,學習一開始是被驅動,但是當知識成爲身體的一部分之後也就開始驅動自己,或許,這就是每天的早自習總是讓人感到格外愜意的原因。

11月 生活:奇奇開始自己購物了

所謂人們普遍不得不面對的現代性問題,概括來說,就是物質極度豐富、慾望極度膨脹、內心極度空虛。第一表徵就是消費主義,已經開始影響到了下一代[喫瓜]

11月 工作:如何適應變化?

在快速變化環境下,很多長期主義的智慧,經常被速朽的事實證明是一種極其精緻的愚蠢。亦或是,你對這種“變化”的認知,本身就是一種愚蠢呢?

貝索斯說: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未來十年,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我很少被問到:“未來十年,什麼是不變的?”我認爲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你需要將你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

11月 哲學:大部分人其實都生活在迷霧之中,只能看到一條不知道誰給的小路

奇奇哥啃着排骨、看着佩奇,讓我忽然想到他現在是一個單純的活在二元世界的人,這應該是人的自帶操作系統——主觀精神世界+客觀物質世界。可惜長大以後會逐步發現,這中間,其實還有一層完全由不同人的觀念共識形成但又能影響現實的“客觀精神世界”。很多人不理解這三個世界,常常會導致一個怪現象:

  1. 我們對主觀精神世界的瞭解和控制其實是最差的,就是一個騎象人而已,科學什麼的基本幫不上,但是卻有盲目的自信,在自我控制、自我洗腦上死磕。

2.我們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控制力是最強的,但是大部分人就是用用工具而已,微積分、牛頓力學、量子物理與我何干。

  1. 我們每天都必須接入到客觀精神世界中,卻像空氣一樣視而不見,因爲它不是物質的,公司不是具體的某個人,國家、文化也只是一堆信息而已,可惜我們的生活方式、所謂的價值,基本上都是這個世界給你定義的。

這樣的尷尬情況導致你常常活在迷霧之中,對一切失去控制感,爲不知從何而來的目標和所謂的自控力死磕,解着永遠會導致新問題的問題,從未審視過那些價值的價值。

好吧,能寫出這些論調,我大概算是積極虛無主義[喫瓜]。總而言之,奇奇哥,加油!

12月 觀後感:《將改革進行到底》

特別喜歡這部片子裏的話術,總有一種宏大敘事且正確的感覺,然後你會發現這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哪個領域都能拿來用,你似乎獲得了某種能打破次元壁的高維規律!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自古以來,我們就是喜歡在(可能)沒有規律的地方發現規律。

在自然科學中表現爲提出理論模型、推理、測量、實驗、已經或者等着被證僞。

在社會科學中表現爲提出假設、宣傳、PK、調整、形成共識納入大多數人的腦中、真的變成了規律。好吧,我不是作大死黑這個,因爲我們都算是這一套的受益者,只是隨便總結了一個“規律”而已~

12月 哲學:理解層次模型和覺醒者首次出現!

睡前矯情一把,順便裝*一下。

剛剛用“理解層次模型”自檢一下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體系構建的穩定性、自洽度,身份的建設,精神的修煉,這是一種超脫的快樂。

我們這代人從小習慣自下而上構建的自己的人生規劃,由於諸多約束,蓋了一座歪樓,活成了系統世界的工具人而不自知,把角色當身份,從未探尋被給定的價值是否這的是價值,縱有戰略戰術,亦有何用。我不求天人合一,但求做一個覺醒者即可~

12月 哲學:找到全息世界的人生bug

雖然今年學習方法升級了,真心沒怎麼用得到,但是“突破”這個詞還是蠻喜歡的。

對於學習這個手段,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很容易陷入到一個愚蠢的迴路中:積累知識->社會上贏得競爭->獲得錢權名利->獲得時間、獲得自由。所以你要堅持、要有意志力,而且要面對整個鏈路的不確定性挫折打擊。

也許忽然有一天你會醒來,你發現,積累知識本身就能讓你有一種優越感、自由感,不管是來自於社會比較還是自我改變,反正就是感覺很好。所以學習就是爲了更好的學習,目的和手段一旦合一,這種通透爽快的感覺,一般人都抵制不了,也不需要那麼傻的迴路了。

以此類推,其他迴路也可以清理的乾淨一點,比如積累財富就是爲了積累更多的財富,錢生錢當然比賣勞動力快,沒必要繞來繞去,最後每一樣都沒怎麼搞好。

這本身就是一種突破,不是麼~

12月:哲學:我確實是一個內向型覺醒者,但是偶爾叫兩聲~

最近在B站看了很多思想境界達到“覺醒者”這個層次的人的小視頻,感受到了各種觀念、信念的激盪,受益有一些,但主要是覺得挺有趣。

覺醒者通常有兩個類型,一類是內向型的,一般都是情緒自由、各種自由,不會特別在意外界的看法,自己幹自己的事情,不深入談話通常看不出來;另一類是外向型的,試圖用語言表達思想,向狗一樣(注意非貶義)對着人羣狂吠,叫醒一個是一個,順便賺點收益。

有點像佛法中,修小乘和修大乘的區別。

說起來,在漫畫“一人之下”裏還有一個很粗暴的引申道教體系的四等人分類,四等是大部分人“無術無道”,三等是小部分人“有術無道”,一等最高級的極少數人叫“有術有道”,還有第二等最有趣,有術但是找到的道,不是大道,算是小道,雖然有能力有追求,但有些可能帶來極大的破壞性。這裏面難點是,道可道非常道,說不出來,無標準,無達成路徑,用西哲的話語體系講就是“不在理性所關照的範疇之內”。

所以駭客帝國要消滅覺醒者,而現實世界裏,整個後現代,就是覺醒者羣魔亂舞的時代,坐等一個跨時代的思想產品出現~

12月 生活:寫在冬至,回到日常

今天陽光明媚,翻了翻名爲“喜歡的東西”相冊,從這240張照片裏,總能找到一點“幸福”的線索。

比如,被看見的喜悅。你透過了各種語言符號形成的“化身”看見了我,“我”才得以回到我的化身中,“我”才存在,而“你”因此被我看見,“你”也才存在。

比如,成爲自己的快樂。萬法爲舟,登岸棄之。所有理論都是灰色,願生命之樹長青。

今天冬至,依舊祝大家幸福、快樂[愛心]。如果我們真的已經知道,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的話[嘿哈]

最後,依舊,沒有結尾~

相關

寫在2020年第一天:滴水藏海
《寫在2019年第一天:無題》
《寫在2018年第一天:有沒有那麼一條路》
《寫在2017年第一天:人生沒有指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