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的本質是歸屬感和愛

我的表妹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單身,姑媽非常發愁。表妹說:26歲時,你看到身邊的人都結婚了,等到36歲時,你會發現很多人都離婚了。我開玩笑說她讀書讀多了,她說:想來一場無條件的愛很難。曾經,我也追尋這樣的靈魂伴侶,陶醉於沒有任何雜質純粹的愛。

《親密關係》這本書告訴我們,渴望親密關係的本質是對歸屬和愛的需求,我們會進入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和童年時期被忽視的需求有關,我們在潛意識中,選擇的親密關係,都是在彌補我們童年時期的空缺。

《原生家庭》中有大量案例,很多人在成年後對配偶的選擇,深受幼年經歷的影響,像是一個關係的怪圈,而之所以深陷其中,是因爲無知和恐懼。我們並不瞭解我們選擇愛人背後的邏輯,也不明白好好的一段關係,爲什麼無疾而終或者悲劇收場。我們所謂的愛,事實上是伴侶的行爲帶來的滿足感。真正的愛和任何因素都無關,是沒有條件的。

曾經我以爲遇到了,渡過了很美好的“月暈”時光。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看到夢幻泡影消失後的真實,最終走向幻滅,有內省,也有啓示,不過那都是一個人的世界了,對方內省得如何已經不得而知。所以一度感謝書籍,《原生家庭》讓我最終看清自己和家庭的關係,不再像蘇明玉那樣一提起自己的家庭就好像換了一個人。心靈成長的書看得不多,但是有時候一本書兩本書就可以讓一個人思維逆轉,看過張德芬老師的書,對於那時的自己真的正正好。

這本張德芬老師翻譯的《親密關係》告訴我們,親密關係,最終是要面對自己的感受,任何關係的基礎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任何關係,都需要經營,我們都需要成長,過程可能折磨、痛苦,但是這是人生必要的修行,也是作爲人的專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