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149】對自己的應該思維:爲什麼我無法接納自己的情緒?

沒有什麼是應該的,我們關於自己應該怎麼樣的假設,也許本身就是偏見。

我們當然需要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但我們要搞清的是,這個更好的標準來自哪裏。它來自你的內心,還是來自外在的設定?

“我應該如此”的應該思維,它的本質,是用社會規則、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習俗,代替了我們自發的行動。

很多我們的煩惱背後,都是應該思維所導致的非黑即白。

人之所以會陷入應該思維,是因爲我們不斷在外在世界中尋找被別人喜愛的“自我”標準。來妄圖根據這個標準創造一個理想的自我。

應該思維不僅妨礙了我們真實的情感表達,還固化了我們的思維。


這個應該思維,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體現,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曾經我也非常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如果被認同會備受鼓舞,如果被批評也會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的狀態。那什麼纔是我自己想要的呢?又想起陳忻老師說的,在育兒這件事上,我們最先要做的,就是理順自己,只有先把自個兒給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地不焦慮地去育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