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帮助我认识自己的《心经》—4

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正文】4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译文】

所以,在空中肉眼看不见色的实体,便没有了对色的思维形成。那么,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一样很色归空是一样的道理,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是归空的。

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解释】

①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妙明之心本空无一物,至清至净,如如不动,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能应万事万物,才称其为妙觉,心动生色,心空自灭,所以称其为幻,真心之中无受想行识。

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但真正起作用的能源是心。六根是心的派出机构,是心应万物不同的器官。心若不动,心不外驰,眼耳鼻舌身意便不起作用,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触身无知觉,意不生念,虽有若无。色声香味触法是对应六根的六尘。六根不起作用,六尘从何而起?故真心之中无色声香味触法。

②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全面理解应当是无眼界、无耳界、无鼻界、无舌界、无身界、无意识界。六根眼为首,意为总,心为源,心动眼界生,心动意念立,心不动无界可立,眼见心不烦,声乱心不恼,心平气则和,自性无烦恼。自心本清静,明心见性,万事都能了。

③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没有了执迷不悟,知万理,通万化,自心圆明。便会一尘不染,明心见性。这样,自心与真空合一,无生无灭,也就无老无死了。

佛说人生里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

集是众苦在心。灭是跳出烦恼,离苦得乐。灭道,就是达明心,到了无苦无乐境界。苦乐显化的是境,并非自心,自心如如不动,无苦亦无乐,到此地步,已无苦可舍,无集可断,无灭可证,无道可修,故无苦集灭道。自心本来清静,本体光明。因除愚昧才生智慧,如无愚昧可除,智慧也不必生了。即无智。人愚昧无知之时,妙明之心并没有丢,只是自心不明白,似失而非失。理透心明之时,似得而非得,乃自家原来本有之珍宝,本非外得。


【个人感悟】

当认识到(色)物我都将为空时,空中细小的颗粒还会重塑无数的我时,便立刻有了心安的感觉。因为我们从来未离开过这个世界。

我们从出生那刻直到结束生命的历程,这中间为何要经历?为何生命要与这片大地上的万物共生?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列举了

从不同行当中经受磨练而出类拔萃的六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之所以成就了自己,孟子解说是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样对比我们个人,人与人的思维是有着多么大的区别?成就自己与认识周围乃至贯通世界之理是通过修行认识的修心、修性之路。顺应天道成就了他们的才华。因为宇宙真理一直就存在着。

我甚至推理,最初世界的样子是恒常的,因为恒常,万物之间独立生存且互为妙用,没有要杀害的意识存在,也没有必须要占领的概念,也没有爱,因为自然之本即如此。

老子在《道经》上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在“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老子用道家深邃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并解释宇宙万物,让我们窥见生命来源的奥秘。做为植物会在季节交替时变成来年的种子或肥料,树木被埋经过岁月变成了煤炭。动物从“见”到“不见”,变成土壤一份子,或由经别的动物之口消化分解成有机肥,也许,它们的骨骸在土层下久远演变成了石油。动植物互相利用与滋养,世间万物共生共存,相互依托。


它们从产生、发展到消失又全部回归到孕育神奇生命的土地里,就像水汽蒸腾化为雨重归土地。生命如此,生生不息。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营养在转换,又成就了不少物种生生不息,千百年来即如此。

渐渐地,由空聚合所生成的万物色之品种越来越多,这之中便诞生了富有灵性的生物出现。用比喻来说,暂时安排人做其他生物的主宰,让人撒一把植物的种子,那么人所选择的是贫瘠或富饶之地、光照水质是否充足都决定着植物生长后呈现模样,如此循环下去,这些植物的种子生出的代代模样也肯定会因野生、有利肥与无机肥农药使用、塑料大棚等有所不同。

大自然是具有魔力的神,所有物种的发展也莫不是如此,动物与植物的不同就是一个可以动,一个不能动的区别。那么可动的就能完全决定不能动的吗?也不是,蒲公英的种子告诉我们,它们可以随着风的帮助跑得比母体更远。

不论怎样,人类的迁移也像蒲公英的种子飘飞再落地生根一样。人类科学家们用尽一切智慧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人类发展的历程与进化的阶梯,推翻以往的论证也因有了更精密的仪器在帮助人类分析与判断。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了解人类的来龙去脉,通过进化发展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通过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生物,自然科学帮助人类了解自身本身就是一项人类智慧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里提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恰恰在诠释着地球生物的繁衍史与进化论。而我个人却认为,人类是因为掌握了在大自然生存的秘密后渐渐独立的一支群落。


人意识上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以为自己是自然界最聪明的,但其它的生物并没有人类想得那么傻,它们面对人类威胁在巧妙躲闪,比如:蚂蚁为了避开人类,它们尽量避开人集中的地方,在地下深处壮大它们的家族,它们等级制度严格,对生存危机的判断与应对措施反应很迅速,发展出了强大的数量与种类。蟑螂的生存历史也是久远的,它们在与人生存的智慧较量中,选择与人类错开时间上使用空间,于是便出现在人类睡眠的黑暗时活跃,这种自行调整的智慧到底是因人类出现,还是大自然本身就赋予了它们此种智慧,我选择的后一种答案。这个世界,每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互为关联性,这样才构成了世界面貌的多彩多姿与绚丽,当然同时也产生着永无止尽的生死幻灭……

这个世界里,人类用具有灵性的生存本领统治着地球,人类通过大自然铺成的进化道路获得生存智慧,发展壮大并超越着大自然本该控制的数量,打破了生物发展平衡术。这样的后果得由人类自己解决,于是大脑衍生的竞争邪知邪见诞生了,贪嗔痴慢疑随着生存挑战与危机渐渐出现,人类沾沾自喜的文明发展到了新阶段,疾病、战争、天灾地祸也顺应着人类的心智运行而生,这也是大自然调整生物平衡的警示。

我们一代一代人的思维受当下所处的环境与前辈延续思维所限,继承与发展的速度总会在继承学习这块用时更长,等能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破局也是自然,于是竞争思维出现。

外界环境导致的生存竞争一旦出现便不会逆转,这股凶猛态势渐渐又发展影响到个体,个体聪明的人会知道,要审时度势,要发奋图强,要带领团队超越其他竞争者,要勇往直前,要付出代价,要在时间上赶超别人,于是终极比拼便成了以身体健康为抗衡的砝码,拼能力、比耐力、找机会学斗智斗勇的技巧……

最后身心俱疲,导致健康状况下降,赛过了智力,丢掉了健康,这种状态还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导致群体感染,能抗住的过关了,抗不住的生病抑郁早衰甚至早逝,究其原因,都是人类自身制造的失衡所导致。这种失衡状态体现的也是我们不愿顺应自然变化倚苦避苦造新苦的思维。

(声明: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违必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