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苏东坡传》


苏东坡一直是我颇为欣赏的一位全才、跨界学者、斜杠青年。而这其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他的心态: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打击,都泯灭不了他那种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满满正能量的为人处事态度。用现在的俗语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因为喜爱,所以敬重,课堂上讲文章,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只要能跟苏东坡扯上关系的,我总会跟孩子们多聊几句。总希望孩子们能像我一样认识到苏东坡的超强人格魅力。进而跟我一样的爱上他,欣赏他,膜拜他。

已经有好多天没有拿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了。今日读了几页,不由的好奇,我为何不试着探究一下苏东坡的家人和出身呢,希望通过这来窥一斑而知全貌:苏东坡为什么能名垂史册?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他说苏东坡是一个

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散文作家是,
是新派的画家,
是伟大的书法家,
是酿酒的实验者,
是工程师,
是假道学的反对派,
是瑜伽术的修炼者,
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
是皇帝的秘书,
是饮酒成癖者,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
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是月下的漫步者,
是诗人,
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勒出苏东坡的全貌。

光看看这长长的一大段,就足以知道苏东坡人格魅力有多大,就可以推测林语堂对苏东坡有多么的欣赏。

那我就经由林语堂的笔触,对苏东坡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出生

苏东坡生于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死于1101年,(即金人征服北宋前的25年)享年65岁。

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宋仁宗当政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宋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18岁的呆子宋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谴责,之后屡遭贬谪。苏东坡与王安石狭路相逢,两人的冲突决定了苏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东坡先生是真的出生在一个风云际会的特殊年代。

苏东坡出生于官宦之家。为什么这么说呢?虽说苏东坡的爷爷和父亲都没有真正做过官,墓志铭上所刻的也只是因为他们的后代的功劳追赠的,但苏东坡确实有一个做官的叔父——造务监裁,苏东坡的两个姑母也是嫁给做官的,苏东坡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拥有官衔,一个是荣誉的,另一个是实际的。

祖父

苏爷爷年轻时生得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为人慷慨大方,虽说不识字,但是人品不凡。举个例子,苏爷爷曾在自家谷仓中存有稻谷三四万石之多!等荒年歉收时开仓散粮(为啥要存稻谷而不是米面呢?因为米面天气潮湿时容易霉坏,稻谷却可以存放好多年,老爷子可真机灵!)平时苏爷爷因为衣食无忧,过得悠哉乐哉,饮酒谈笑,打发时光。自己的儿子(苏东坡的叔叔)当了大官,喜信传来,这老汉竟然喝得铭酊大醉,骑在驴背上!可见老人家质朴自然、思想开通,极具智慧才华。

苏东坡身上的旷达自然、才华横溢源自于爷爷不少吧。

父亲

苏爸爸苏洵,开始只知道是苏东坡的爸爸,后来进一步认识应该是高中时所学的《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学完这篇课文,对苏洵的敬重也真的是犹如滔滔江水——咋会对历史有那么清醒且精准的认识呢?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在苏老泉这真是得到了明证。

据林语堂先生考证,苏爸爸天性沉默寡言。天赋异禀,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不太容易与人相处。27岁时才发奋读书。也许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弟弟、内弟还有两个姐夫都已经功成名就,所以羞愧,觉得脸上无光才发奋读书吧。

苏爸爸性子比较偏激,甚至说嫉恶如仇恶。举个例子,苏东坡上面有一个姐姐,嫁给了舅舅家的一个表哥,很遗憾,可能是在娘家过得不好,没多久就与世长辞,身为人父的苏爸爸特别恼怒,竟然做出了惊人之举——把苏家全族集合在一起,写了一篇文义酣畅淋漓、言辞激烈的讨伐妻子娘家的一篇檄文,这下彻底把老丈人家得罪了个光光。而且不准两个儿子与外婆家有来往。

苏东坡身上的嫉恶如仇、耿直狷介的基因就是来自于苏爸爸吧。

母亲

苏东坡的母亲是一个受过良好教养的大家闺秀,其父在朝为官而且官位不低。在苏轼和苏辙很小的时候,这位识文断字、有着良好修养的母亲就曾教养儿子读《范滂传》。只是很遗憾,自家老公苏洵是一个性子比较激烈、嫉恶如仇的人,女儿嫁给娘家侄子之后英年早逝,闹得自己不得不和娘家决裂。据说后来伤心,受了伤心断肠的打击,身体迅速的坏了下去。

这位不亚于孟母三迁之孟母的中国好妈妈,应该给了儿子最好的启蒙教育,对苏东坡的一生影响无疑是最为深远的。

弟弟

而和苏东坡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并且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的弟弟苏辙。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和以后兴衰荣辱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二人忧伤时相互慰藉,患难时相互扶助,彼此相会与梦寐之间,写诗歌互赠以通音信。苏辙冷静而机敏,经常对哥哥忠言规劝,哥哥苏轼则倔强任性,才气焕发,名气非凡,弟弟则不然。用哥哥苏轼的话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情。所以苏辙在政敌眼里没有那么危险、可怕,所以苏辙官场上比哥哥还得意,官位更高。兄弟俩亦师亦友亦兄弟,哥哥对弟弟而言不但是同学而且还是良师。

有这样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之情的滋养,多少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东坡无疑是幸运的。

当然在苏轼成长历程中,给他带来方方面面影响的,还有许多许多,这里暂且先梳理他最亲最近的家人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过之后做个摘记和疏梳理,免得我这么敬重的文坛双料一哥东坡先生,前边读后边忘。

夜读《苏东坡传》,略有小悟,随手记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