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讀幾本書?

過去時不時看見一些高能人士曬出一年讀了好幾十本書,甚至達到一百本。不可思議。他們怎麼讀的?一目十行、只讀章節標題?或者同類的書一下子讀好幾本?或者屬於熟悉領域的題材?思維導圖也出來了,彷彿毫不費勁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及至去年,因了疫情宅家的機會,還有工作上的事情略爲清稀,閱讀的機會和時間有了保障。到年底一清算,包括紙本還有線上,我居然也至少讀了三十六本書!那可是從頭到尾的閱讀。線上的多在各種場合見縫插針地讀,斷斷續續,感悟也不連貫,如夏夜螢火蟲,閃兩閃就隱蔽進路燈的葷影裏,到頭來當下的感悟得不到持久的昇華。

有幾本在微信讀書的,倒也能摘抄整理一些,記錄在線上筆記中,主要就記在這簡書APP裏了,例如《道德經》、《簡單邏輯學》,但最多隻是雁過留痕罷了,並沒有細思細想,吸收貫通。但總有好幾本屬於慢讀,基本上是紙本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爲可以在書頁上劃線留字,可以前翻後翻反覆回味,甚至整理一些作者的觀點出來。其中當推馮友蘭博士《中國哲學簡史》,這是在線上閱讀後不過癮,買來紙質書細讀還不過癮,今年還計劃第三次精讀,讀到入心入腦,合卷也能說出大概纔行。

因此,在我看來,我能快速閱讀的可能也就是屬於原有認知、原有體驗裏的文字,換了個作者其實大同小異;或者如小說帶有情節如隨筆散文篇篇短小精悍;又或者被推薦瞭解中心思想的書籍例如每本大約一小時的樊登講書。還有一類書屬於時不時翻翻,絕對不可能一次讀完的書籍,例如各類的畫冊。哲學類歷史類需要思考的書,那是不可能短期內快速看完的,更多時候還要停下來回到現實,把書中的理念在世間消化安息一段時間,再帶上新的理解回到書頁中,與作者更多共鳴之後,又有了繼續探尋的動力。

讀書,在於長見識積累更多的人生經驗,在於明事理開拓更多觀賞人生風景的視角,在於清身心豐富更多愉悅自在的生活狀態。所以不在乎讀了幾本書,而在於讀好讀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