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读几本书?

过去时不时看见一些高能人士晒出一年读了好几十本书,甚至达到一百本。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读的?一目十行、只读章节标题?或者同类的书一下子读好几本?或者属于熟悉领域的题材?思维导图也出来了,仿佛毫不费劲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及至去年,因了疫情宅家的机会,还有工作上的事情略为清稀,阅读的机会和时间有了保障。到年底一清算,包括纸本还有线上,我居然也至少读了三十六本书!那可是从头到尾的阅读。线上的多在各种场合见缝插针地读,断断续续,感悟也不连贯,如夏夜萤火虫,闪两闪就隐蔽进路灯的荤影里,到头来当下的感悟得不到持久的升华。

有几本在微信读书的,倒也能摘抄整理一些,记录在线上笔记中,主要就记在这简书APP里了,例如《道德经》、《简单逻辑学》,但最多只是雁过留痕罢了,并没有细思细想,吸收贯通。但总有好几本属于慢读,基本上是纸本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可以在书页上划线留字,可以前翻后翻反复回味,甚至整理一些作者的观点出来。其中当推冯友兰博士《中国哲学简史》,这是在线上阅读后不过瘾,买来纸质书细读还不过瘾,今年还计划第三次精读,读到入心入脑,合卷也能说出大概才行。

因此,在我看来,我能快速阅读的可能也就是属于原有认知、原有体验里的文字,换了个作者其实大同小异;或者如小说带有情节如随笔散文篇篇短小精悍;又或者被推荐了解中心思想的书籍例如每本大约一小时的樊登讲书。还有一类书属于时不时翻翻,绝对不可能一次读完的书籍,例如各类的画册。哲学类历史类需要思考的书,那是不可能短期内快速看完的,更多时候还要停下来回到现实,把书中的理念在世间消化安息一段时间,再带上新的理解回到书页中,与作者更多共鸣之后,又有了继续探寻的动力。

读书,在于长见识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在于明事理开拓更多观赏人生风景的视角,在于清身心丰富更多愉悦自在的生活状态。所以不在乎读了几本书,而在于读好读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