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不然 無用之用

去年在線上購書時爲了拼單打折,得了一本小書--《徒然草》,這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代表文學作品,是作者吉田兼好法師(1282-1350),由日常之感記錄的世間人事隨筆。內容雖大多與當時社會及日本民風相關,並不都能看懂,卻也有一些句子段落不是一般的普通感悟,讀來心領神會,意味深長。摘錄以下三段,既是自聊也可作無用之用。

    1.閒人莫入有主之家。無主之家,路人都可以隨便出入;狐狸夜梟之類,也因屋中沒有人氣而堂皇入主,樹精一類怪物也會在裏面現形。又,鏡子裏面既無顏色也無形象,才能把外界的物體發映出來;如果有顏色有形象,就反映不出物體了。只有虛空,才最能容納物體。我等心中隨時都有雜念浮動,難道不是無心的緣故?如果心中有主,則萬事不入我心了。

(會意:心要有主,意志堅定,不受雜念邪氣干擾;心要無住,包容天下,吸收天地萬物靈氣。)

    2.精通一藝的人,縱然技藝還不夠純熟,較之聰穎但不專攻一技的人,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大體上,前者專心致志,謹慎行事,而後者恃才妄爲,做事輕率。兩者是有區別的。這個道理不僅限於某門技藝。平常的作爲與用心,如果因拙而謹慎,則得其根本;如果因巧而輕率,則失其根本。

(會意:專業專注,假以時日必成大器,令人傾佩信賴;精靈取巧,只得一時光景,容易滿足自負,難以鍛造持久厚實的成就。)

    3.一心想變得智慧或者成爲賢者的人,要知道虛僞出自智慧,一身才能讓人一生煩惱。不管是經別人傳授而掌握知識,還是經自己勤學而掌握知識,都不能說有了真智慧。什麼是真智慧呢?即是要明白可與不可都一樣的道理。至人無智、無德、無功、無名,沒有人知道他,也沒有人替他傳名於後世。這樣的人,並不是有意要變得大智若愚,而是已經超越賢與愚、得與失的區分,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會意:對待得失,要明白可與不可的道理,幸有幸的篤定,痛有痛的思定,及時調整前進方向,鞏固處事策略。在患得患失中猶疑失態,纔是最大的不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