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散文集1】父亲的丧气话

1

父亲这一生最认命。

可恰恰就是这样的认命叫他把自己本该拥有的美好人生给弄丢了。

父亲早年丧父,但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加上人又聪明,有机会读了一些书,毕业后留村当起了老师。

父亲工作兢兢业业、肯钻研,也很受村民们爱戴。

可没过多久,他的人生就遭遇了滑铁卢。

村主任的弟弟老大不小了,可人长得不出相,怎么也找不到老婆。好不容易,邻县有个大龄姑娘愿意嫁给他了。这可叫他们一家乐开了花。

姑娘不想做农活,就想托关系在村里找个教书的活计。

村主任管着学校。一堆教师里就属父亲没背景。于是,他们就把父亲的位置给了那个姑娘。

一个月后,村主任家里敲锣打鼓将新媳妇迎进了门。父亲躲在家里,抱着一捆书出神发呆。

父亲的教师是县里登记造册了的。很多人劝父亲应该去上访,去告。父亲虽然心里生气,可是并没有去。人家说他没背景,他就认了,既然村里的事情都摆不平,何况是县里。

父亲相信官官相护,也害怕官官相护。他迈不开这个腿。

母亲也劝他去。可每次都被他拒绝了。母亲再说,他就回:“我们没背景,闹又怎么样?事情还没解决呢,先把人给得罪了。”

父亲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村里是村主任一言堂。他的手段很多人都领教过。父亲不想家人也跟着一起吃亏。


2

没过几年,父亲的一位朋友超生了孩子,也丢了工作。

他打算去外边发展,因为与我父亲交好,又极相信我父亲的人品,所以想拉着我父亲跟他一起出去闯荡。

他从亲戚那里借了几千元钱铺路。可对于外面的行情,他是一点都不知情的,用现在的话说便是——除了一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一腔热血之外,什么也没有。

父亲听了心里很不安。

他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总觉得这样的计划不靠谱、太担风险。

思考再三,反倒劝起了他的这位朋友,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我父亲那时候已经成了地道的农民。他很勤劳,人也细心,对种棉栽谷颇有一些研究。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了行家。

那时候农民们只管种地干活,该做啥了、什么时候做啥都是听村里广播。

广播里说做什么,大家就一窝蜂的开干。很少有人思考对不对,合不合适。但父亲不一样。他总是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什么事情他都希望弄得明明白白的。

父亲的上心也总是会收获一些看得见的回报。每到收获的季节,父亲的庄稼就像赶着报恩似的,总是比别人家要长得好一些。

渐渐地,周围的邻居们都喜欢找父亲取经,父亲在田间地头当起了老师。

村民们都乐意听他的指挥。

父亲说该治虫了,他们就治虫。

父亲说该灌稻了,他们就灌稻。


3

村里的人都很信服父亲。

对于父亲的遭遇,他们也多少有些知情。

他们总说父亲聪明又能干,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就是地方生错了。

父亲已经很多年不教书了,年轻一代也抽笋一样长了起来,但不管他教没教过的,见了面都尊称他为老师。

这让父亲颇感欣慰,同时又加深了他对命运的屈服。

后来,大家谈起这类话题,他也不再唉声叹气,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至于自己过去觉得无法认同,他也安慰自己不过是没有看透罢了。

出生这种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出生就代表了一个人命运轨迹,那么再抗争也是没有用的。

父亲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让他虽然停留在田间地头、方寸之间,但却能感到内心安宁。

几年的农民生活,已经磨灭了他的心志。

可当初那位朋友的带来,再一次打破了父亲好不容易安享的宁静。

那位朋友后来做生意发了财,衣锦还乡之时,特地来拜访父亲。

父亲见着老友,掩不住的欣喜。

两人在一起喝了一些酒,席间,朋友说了很多话。

他是吃过很多苦的,可是这些全都过来了。现在全家都搬到了城里。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他对父亲说:“我没有你聪明,也没有你能干,但是我比你勇敢。人有时候真的不能算得那么好。”

父亲听了久久不说话。

等他离去的时候,父亲把我们兄妹叫到了跟前,他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算是到头了,但是你们不同,以后也大可以勇敢一些。”

我们经常听父亲说这一类的丧气话,虽然那次他依然对我们说的是丧气话,但是我知道这已经跟之前大不相同了。

这次,他让我们听出来——他认命了,但我们却不能像他一样认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