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去了哪里?

在一片诗歌该向何处去的争吵中,似乎没人注意到,杂文去了哪里?在《今日头条》,我们为什么读不到杂文了?

杂文从属于散文,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文。鲁迅是杂文的开山祖师,自鲁迅始,杂文从散文中旁逸斜出,直面丑恶,展现了文学的责任和担当。

因为不喜欢戴着老花镜读书读报,也习惯了手机上的碎片化阅读,所以,我有好久没有读到喜欢的杂文了,甚至不知道,那本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杂文选刊》是否健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因为一个特别的原因,认识了《杂文选刊》的主编刘诚信老师和杂文家朱铁志老师(后调任求是杂志社,任副主编,因不堪病痛折磨而自杀,让人唏嘘不已。)那时候,在《杂文选刊》里,经常能读到朱铁志、鄢烈山等杂文大家的文章,那是我接受文学启蒙的开始,那些醍醐灌顶一样的思想和冷峻尖刻的文笔,让我受益匪浅,直到现在,我仍然感念《杂文选刊》和那些杂文大家。

忽然有一天,我在《今日头条》里看见了鄢烈山老师,而且,我们成了头条和微信里的好友。交流虽然不多,但是,他平易近人,并不高冷,让我感受到了师长的人格魅力和兄长的关爱。高兴之余,我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不了解鄢烈山老师的网友们,见到他请绕道而行,不要乱喷。二是希望鄢烈山老师继续写杂文。

然而,没有出我意外的是,头条里的喷子像疯长的野草,逮谁喷谁,除了悲哀和愤慨,我对鄢烈山老师,什么忙也帮不上;出我意外的是,鄢烈山老师不写杂文了,每天看到的,都是他转发别人的文章,看得我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今早,我终于看到了他的一篇没有人种地的文章,为他叫好,不想,他告诉我,那只是转帖。

鄢烈山不写杂文,在一些人看来无所谓,在我看来却十分纠结。我走不进老师的内心,无从知道他“金盆洗手”的真正原因。可是,杂文,毕竟是我所钟爱的文体,难道,它要变成一种“濒危物种”?要面临灭绝的风险么?

不独如此,我分明感觉到,在《今日头条》里,革除时弊、批判人性丑恶、关注国计民生的文章越来越少了。一些被我等网民寄予厚望的大咖们,把这里当成了消遣的领地。不是吗?看看北大教授孔庆东,天天所发的东西,不是玩的就是吃的,一个叫北村的作家,总在炫耀他烹调的手艺,作家舒敏倒是现实一些,但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这些人都怎么了?难道我们就是稀罕花猫绿狗、风花雪月么?

为文的人,总要有些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即使有作家因此受到攻击和谩骂,也不应该成为逃避的理由。如果大家都玩起来看,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