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读书汇”引领


临近期末考试了,孩子们学攒了一学期的学习劲头,到这两天慢慢的低沉了下来。这几天不止一位任课老师谈到孩子们近期的学习状况比较低迷,我也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再按平时的批评显然不太奏效了,怎么办?只能另辟蹊径呗。先是给孩子们读了钟杰老师的一篇文章《班主任应当努力守住自己的教育底线——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2010---12---29),其中拿诸葛亮给刘备的各方势力的分析,拿孙权拿曹操说事,谈到人才和人柴的问题,谈谈到财源滚滚和裁员滚滚的对比——

爸妈为什么要送大家来读书呢?其实就是要你把自己变成人才,你今后才会有人财。钟杰老师即时在黑板上板书:人才——人财。孩子们并不愚笨,顷刻就领悟到老师的意思。接着钟杰老师话风一转——“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每天坐在教室里面部无情,目光呆滞,印堂发黑,元神出窍,心猿意马,神游太虚,本来是个人才,最后却把自己变成了人柴,当然咯,人柴的最终结局就是:人柴——人裁。”一边说一边将“人柴——人裁”郑重地对应写在“人才——人财”下面。

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这要是在开学初,估计还相当奏效,可是这两天也看到效果明显打折了。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真可谓是绞尽脑汁。

正好,周末给家中的两个孩子读书时,看两个孩子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突然灵机一动。对呀,教室里面的“故事汇”这个栏目开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主要是孩子们自己从图书角(教室里专一开辟一个小地方,我率先从家里贡献出一部分书,再邀请孩子们也把家中的书贡献出来,凑合着搭起来一个图书角的草台子。乡村学校毕竟比不得城市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拿书去看,也就是利用学习速度快、完成任务较快的孩子所节省下来的碎片化时间去阅读。那我完全可以利用我自己的力量来给孩子们读书呀(平时在家里我就一个人分饰多个角色,刻意调整声音,倒也引得俩孩子听书听得兴趣盎然)。说干就干,从这周开始,计划给孩子们读《木偶奇遇记》,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一人分饰几个角色的特殊读法,首先来调动孩子们听故事的积极性,先把孩子们的心抓住。慢慢的在听故事中,从皮诺乔由木偶到人的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的错误、向善、反复最终变成一个真正的有一颗纯净的心的人的过程,体悟出一个孩子慢慢的走上正规这种涅槃的过程。相信故事背后的教育力量,孩子们会慢慢体会到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正是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特别感兴趣的年龄。至于故事背后的教化作用,我反而不放在首位,前辈考这个特殊时期,抓住孩子们的心,让他们的眼光、眼神随着我一起互动,同频共振比其他的都更重要。

为了让扁平化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我每读一个章节就来一个现场抢答。比如读第1章,读完立马提问孩子们,请问:最早得到这块木头的人名字叫什么(安东尼奥)?他的职业是什么(木匠)?他的绰号是什么(樱桃师傅)?绰号由来是什么(因为他的鼻子尖红红的,而且发亮,像樱桃一样)?这样即听即提问,举手抢答,就是锻炼孩子们课堂抓取有效信息的这种能力。谁举手速度快,且回答得准确无误,讲台上的小橘子就是他的喽!这个小活动也就是五六分钟的样子,但是叠加起来的效应却是不可估量的,最关键的是在目前备考的特殊时期,孩子们的心随我动呀。

总之教无定法,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和老师形成合力一起往前跑。

比如小早读,孩子们找我背书时,我就有意识的再次发觉掘那些音质比较纯净、音色比较柔美、音强比较亮的孩子,诚挚邀请Ta加入班级的读书汇这个小团队,我希望这是是人才济济的、蒸蒸日上的团队,在我的带领下先由我担纲,慢慢的加入新鲜的血液,让孩子们把这个读书汇接掌过去,变成他们自己畅游于语文海洋的一个栖息地。当然我对同学发出的美好愿景是希望全班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自己在读书会里崭露头角的机会。

目前先用这种办法打造书香教室,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就有打造润泽教室的理念。希望我和我的这一群孩子们所固守的这方天地是一方润泽的地方。其实我真的不愿意教室里只单纯变成读读写写背背、不断刷题的、压抑孩子们追求个性自由的修道场。

马上要步入寒假了,我也和孩子们约好,我们可以尝试在微信群里,每天固定的时间段邀请三五人,用故事连连看的方式,共读一本书。慢慢的号召班级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每次一个人读一章或一节。假期里即使无法面对面,但我们可以采用线上一起读书的方式把我们的故事汇开展下去,期待用读书来点燃孩子们学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用读书来点亮孩子们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